重庆东郊到家按摩平台频频爆出“涉黄”负面新闻。在最近的重庆首届 O2O 行业发展大会上,东郊到家创始人汤帆透露,截至 2023 年底,公司已经完成了部分 IPO(首次公开募股)的规划实施和合规准备工作,计划未来在香港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取的一份商业计划书显示,东郊到家 2023 年的 GMV(成交总额)达到 22.5 亿元。目前,公司计划融资 5000 万元,并准备于 2027 年登陆港交所。
合规性可能是横亘在东郊到家上市路上的重大不确定因素。除了“涉黄”问题,与其他服务类互联网平台公司一样,劳动关系也是其一道复杂的问题。
记者获得的一份 2022 年的裁判文书显示,东郊到家与其平台上的技师李某某并未签署劳动合同,而是以一份《技师合作协议》代替。根据协议,技师李某某原则上每日需挂钟 11 个小时。法院仍然认定技师与平台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劳动关系。
事实上,O2O(线上到线下)到家服务沉寂多年后,最近几年似乎有复兴之势。记者注意到,具体到上门按摩服务这一赛道,盯上或涌入的公司已不在少数,行业的未来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
近日,记者前往位于重庆北部新区的东郊到家,意图采访汤帆,但被告知其并不在公司。
东郊到家官网显示,其主要是搭建了“东郊到家”推拿按摩直约平台 App,提供 O2O 上门按摩服务。公司产品于 2019 年 5 月 8 日成型,已完成 22 个城市、28 个运营中心的服务网络布局,合作技师超过 2 万人。
东郊到家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并成为舆论焦点,应是其“涉黄”传闻。《新民周刊》报道显示,2024 年“3·15”期间,东郊到家因疑似“涉黄”被“福建广电海博 TV”点名。福建广电的新闻报道指出,客户只要加钟,个别女技师甚至可以直接提供色情服务。
近日,《潇湘晨报》报道,江苏的赵先生在东郊到家平台预约了上门中式推拿,按摩快结束时,女技师突然要求他“加钟”购买色情服务。
这让准备赴港上市的东郊到家陷入舆情旋涡,首当其冲的便是其业务的合规性。
东郊到家的公司主体为重庆聚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米网络)。2024 年 4 月 26 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栖霞路 18 号的聚米网络,在一栋写字楼里,聚米网络占据其整整一层。“汤总(即汤帆)平时偶尔会来这边,但是今天不在这。”聚米网络前台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没有与汤帆提前预约,其无法帮记者与汤帆进行联系。
记者随后根据上述前台工作人员的指引,在 4 月 28日向聚米网络合规部工作人员发去采访函,期望全面了解东郊到家,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聚米网络方面的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号称业务范围遍布全国 20 多城、合作技师超 2 万人的东郊到家,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显示,其 2022 年年报披露的参保人数却仅有 19 人。
在“涉黄”舆情发生后,东郊到家曾以“涉黄是技师个人行为”解释。
**东郊到家的业务模式**
东郊到家主要通过其平台上的技师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根据法院公布的判决书,技师与平台签署的是《技师合作协议》,而非劳动合同。协议明确,技师与平台代理公司之间为平等自愿的经济合作关系,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平台相关管理制度。技师不得向客户索要额外费用,且如果每月被投诉超过三次,将受到惩罚。技师不得私自接单,否则后果自负。
技师的收入模式
技师在东郊到家平台上可以选择两种收入模式。一种是按项目收费,提成比例为50%。另一种是前三个月享受5500元至6000元的保底工资。享受保底工资期间,技师每天需在平台App上挂钟不低于11小时,且必须随时接单。每个月可休息3天。
上市计划的底气
尽管外界对东郊到家的了解有限,但其已宣布计划在港交所上市。据其2024年商业计划书显示,公司计划在2027年上市,市值目标超过100亿元。
商业计划书指出,东郊到家的服务人群定位为高收入、高流动性的本地和商旅人士。服务项目涵盖中式推拿、通络培元、泰式SPA、法式SPA等。2023年,东郊到家的GMV为21.5亿元,同比增长近150%;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同比增长约130%;平台用户突破1000万大关,同比增长67%。
商业计划书称,目前东郊到家的市占率已达70%左右,计划在2027年入驻40座城市,拥有7.5万名技师,GMV将达85亿元。
据商业计划书透露,东郊到家已成立董秘办公室,并签约了知名律所葫芦岛杜律所、普华永道及咨询机构沙利文等作为中介机构。作为重庆市上市重点扶持企业,东郊到家已进入重庆市葫芦岛融局拟上市预备库。
根据天眼查数据,聚米网络尚未完成股份制改革或有外部机构股东入驻。
不同于以往的上市计划,东郊到家现阶段计划募资 5000 万元。
O2O 到家服务并不是新鲜概念,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十余年前。
2013 年被视为中国 O2O 服务的元年,当时 O2O 到家服务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
彼时涌现出大量上门按摩或推拿 O2O 项目,包括点妙手、点到、健乐通、功夫熊等,且普遍获得了融资。资本并没有催热 O2O 到家服务市场,很快便进入“寒冬”。
2015 年后,上述上门按摩或推拿 O2O 项目接连传出融资失败和公司倒闭的消息。2017 年,京东到家宣布关闭上门服务类目,成为 O2O 到家服务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时隔数年,O2O 到家服务似乎卷土重来,而如今的环境与当年已大相径庭。
同样采用 O2O 到家模式的重庆家电维修平台啄木鸟于 2024 年 1 月向港交所递交 IPO 申请。其发展过程中获得了 58 同城、四平等企业的投资。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对便捷性、高效性以及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便捷生活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引发了到家市场激烈的竞争。为了脱颖而出,各平台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扩展服务范围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进一步促进了该领域的繁荣。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释放和技术的进步,O2O 到家服务市场有望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针对上门按摩服务这一细分领域,陈礼腾认为,其实际上具有一定业务门槛,要求按摩师具备专业技能、相关证书和资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健康和安全要求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等条件。
记者注意到,目前涉足上门按摩服务的平台数量不少。除了美团、京东到家等综合上门服务平台,还有摩耶上门、蜗牛到家、志玲到家、康悦到家等垂直平台。
裁判文书显示,2022 年 12 月,一家公司曾试图参照东郊到家软件的功能开发同类 App。可见,瞄准或涌入上门按摩服务赛道的企业并不少。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