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能过剩引弊端 LCD面板价格再次面临“雪崩”
虽然,显示面板是科技时代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是目前也面临着“物资过丰”的问题。如一个轮回一般,2019年年末的液晶电视市场,也伴随着相当大的震动,中国液晶面板产能迅速扩张,目前全球液晶基板材料价格持续下跌,电视产业出现行业性亏损。
液晶面板的产能持续扩大,而大尺寸面板产品市场需求却相对固定。包括三星、LGD、松下等日韩厂商陆续关闭了多条亏损的生产线,不与中国液晶生产线争夺市场。
其中,日本液晶面板产业相对更惨,韩国为避开中国液晶面板的冲击,普遍押宝OLED面板或者Micro LED显示技术,而日本虽然也有技术优势,但是整个产业面临下家难寻,上游资金链又有问题的困局,松下、日电、索尼等电路设计厂商都跟着一起吃了“锅烙”。
日本液晶电视除了索尼主打高端之外,其他日本品牌也放下身段争夺低价市场,但是这无法与小米等品牌竞争,更不要提中国还有海信,TCL等诸多品牌。而目前国内市场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消化这些液晶面板。
【ZOL客户端下载】看最新科技资讯,APP市场搜索“中关村在线”,客户端阅读体验更好。
(7333289)
2.三星全面退出 LCD 行业,LCD 大势已去了么?
1 月 31 日,三星显示集团(Samsung Display)表示,将于今年年底关停旗下在韩国和中国的所有 LCD 面板产线,三星已经彻底放弃 LCD 生产。这些工厂腾出产能后,三星将全面转向产品定位更高、利润更大的 QD-OLED 量子点显示面板(可以算是量子点与 OLED 的混合体)和 OLED 显示面板。
其实三星的动作早有预兆。
去年 10 月,三星就已经宣布将集中力量,对 QD-OLED 量子点面板产线投资 110 亿美元。当时三星旗下仅有 3 条 LCD 产线,两条位于韩国,一条位于中国。投资 QD-OLED 量子点产线,就是为代替被卖成白菜价的 LCD。所以去年三星就关了一条位于韩国的 LCD 产线,只在韩国和中国各留了一条 LCD 产线。
去年松下就决定在 2021 年之前停止 LCD 生产。今年早些时候,LG Display 也宣布将在 2020 年底前停止 LCD 面板在国内的生产。看到老对手们纷纷放弃了 LCD,三星也没有继续坚持,果断转型 QD-OLED 量子点和 OLED 屏幕。
国际面板龙头的三星都放弃了 LCD,是不是代表 LCD 大势已去了?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 LCD 的历史。
LCD 产能严重过剩
1999 年,三星通过 90 年代的产线的疯狂扩张,已经将日系 LCD 厂商拉下王座。到了 2002 年,韩国的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 41%,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这时新的 LCD 电视刚刚开始流行,几乎所有人都想更换屏幕更大的 LCD 电视,韩国厂商赚得盆满钵满。
▲ 1986.10 三星在韩国开发出第一台 LCD 显示器 图片来自:三星官网
刚在 B 股上市不久的京东方也看清了 CRT 即将没落的产业趋势,决心将 LCD 面板作为未来的方向。2003 年 1 月 22 日,京东方的韩国子公司以 3.8 亿美元收购现代全部的面板业务,正式突入 LCD 市场。
▲ 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的 LCD 产线
经过多年的疯狂扩张,2018 年京东方终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 LCD 面板出货量第一的头衔,华星光电、深天马等其他国产厂商 LCD 面板出货量也逐年攀升,这让 LCD 面板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
对于三星、LG、松下等日韩厂商来说,LCD 面板的过剩现象,让能赚取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甚至亏本)。与其继续扩张 LCD 产能,和中国厂商拼个你死我活。到不如另开跑道,利用多年研发所积累的技术优势,全面转向技术更先进的 OLED 市场,顺便彻底淘汰 LCD 面板,击垮中国厂商。
相比 OLED,LCD 技术天生弱势
三星在 2006 年推出的 AMOLED 面板,就是代替 LCD 的理想选择之一。由于 OLED 屏幕的发光原理是像素点自发光,并不需要 LCD 那样的背光层。这就意味着 OLED 可以做的更轻薄,也可以容易的做成曲面形状,如果将基板换成塑料,屏幕还能自由弯折。
▲ 三星的 OLED 屏幕
从形态上,OLED 的应用就比 LCD 更广泛,备受关注的折叠屏设备、卷轴式电视,都是利用 OLED 柔软特性开发的设备。如此大的屏幕曲率,是需要玻璃背光基板的 LCD 无法实现的。
▲ LG OLED 电视
显示效果上,OLED 也有明显的优势。LCD 显示黑色是用液晶将白色的背光挡住,但旋转的液晶显然无法挡住所有背光,显示黑色始终无法做到完全纯净。但 OLED 并不存背光的问题,显示黑色时直接关闭发光像素即可,这就意味着 OLED 更容易实现 HDR 效果和无限对比度。
▲ 液晶旋转始终有缝隙,漏光问题无解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LCD 在色域、对比度、厚度和形态上都弱于 OLED。既然 OLED 这么好,为什么电脑屏幕和大多数电视还在使用 LCD 面板呢?
便宜耐用,这是 LCD 的优势
从显示原理和屏幕形态上来讲,LCD 确实不如 OLED,而且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但在寿命和产业成熟度上看,OLED 也不是十全十美。
由于采用了红绿蓝三种有机发光材料寿命不一致,OLED 相比无机背光源的 LCD 寿命更短。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蓝色像素点会逐渐暗淡,最终产生严重的屏幕偏红问题。早起的 AMOLED 屏幕手机,烧屏是很常见的问题,虽然现在的 OLED 已经用更换像素排列的方改善了这一问题,但 OLED 的寿命仍是它最大的缺陷。
▲ OLED 电视的像素点大小是不一样的
对屏幕小、更新换代快、亮屏时间短的手机来说,OLED 寿命确实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一台手机用三年也就换了。但对屏幕常亮,预期寿命更长的电脑来说,OLED 的短暂的寿命和高昂的价格还无法满足市场的所有需求,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电视。
除了更长的寿命,LCD 产线成熟,面板生产能力过剩也是它与 OLED 竞争中的一大优势。产能高意味着 LCD 面板的价格比 OLED 要便宜许多,而且 LCD 到 OLED 的技术差距并不像 CRT 到 LCD 那么大,对消费者来说更像是技术升级而不是技术革命。虽然 OLED 画质进步明显、屏幕薄了不少,但几倍于 LCD 的价格还是足以阻挡大多数用户的脚步。
如果 OLED 不能完全代替 LCD,那谁是 LCD 杀手?
之前我们提到,三星将对 QD-OLED 量子点面板产线投资 110 亿美元,如果 QD-OLED 量子点面板能够快速成熟,它或许将在 N 年后终结 LCD。
▲ QLED 电视 图片来自:the verge
所谓 QD,就是是指三星在其高级 QLED(量子发光二极管,或量子 LED)电视中采用的量子点滤波器。它能将蓝色的光源转换成红色和绿色。
而 OLED,是指面板本身是通过 OLED 光源来自发光的,并没有传统 LCD 中的背光板。
其实就是给每个像素都装了一个可以单独控制的蓝色背光板,蓝色像素直接通过 OLED 背光输出,红色和绿色则通过量子滤波器转换。它完美继承了 OLED 无线对比度的特性,同时也规避了由于不同颜色 OLED 寿命不同导致的烧屏问题。
换句话说,它有着不逊于 OLED 面板的色域和对比度,也规避了寿命短和 OLED 烧屏的问题。这只是技术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单色 OLED 发光层可以采用印刷的方式制造,它的复杂度比制造传统 OLED 面板低很多。
▲ 传统蒸镀工艺 VS 印刷工艺
根据 IHS Markit 的分析师分析,这种制造方法将使 OLED 电视的制造成本降低 15-25%。看看现在 55 英寸 OLED 电视动辄两三万的价格,再看看 85 英寸 LCD 电视不到一万的价格。你就会明白效果与 OLED 相同,价格便宜至少 25% 的 QD-OLED 量子点面板的潜力有多大。
所以 LCD 大势已去了吗?
从技术角度来说,LCD 确实已经到了被替代的边缘。如果三星的 QD-OLED 量子点面板能够顺利量产,毫无疑问会对 LCD 面板市场产生冲击。
但从产业角度来看,LCD 不会突然「猝死」。
▲ 几年时间,希望国产厂商快速追赶
从 AMOLED 从诞生,到取代手机 LCD 屏幕用了近 10 年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QD-OLED 量子点面板(或者 Micro LED)完全取代 LCD 也要花上近 10 年。这 10 年时间,足够国内面板厂商再次进行产业升级了。2017 年,网上就有消息称京东方已经开始研究 Micro LED 技术。2019 年,TCL 也宣布将开发 QD-OLED 面板电视。
国产厂商是否能追上日韩面板厂商的脚步,就看这一波了。
题图来自:路透社
3.OLED电视发展如何?2019年度电视市场解析
看了一下日历,留给2019年的时间不多了;一波闪回后,2019年留给我们的东西又太多。中国电视市场在这300多个日夜所经历的,用冰火两重天形容丝毫不过分,有的品牌、企业在汹涌中几欲奋力却最终无可奈何随流去,而有的却开疆扩土始终游刃于行业潮头。
· 电视整体市场状况不振
以中国电视市场整体为视角去判断2019年的境况,一个“降”字已将主旋律道尽:
· 整体销量:数据统计显示(奥维云网),2019年1-6月,中国电视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2.7%;在第三季度的最新统计结果中,整体销量再次同比下降3.6%。
· 整体销额:2019年1-6月,中国电视市场整体销额同比下降11.8%;在第三季度的最新统计结果中,整体销额再次同比下降10.4%。
· 平均单价:在整体销量销额双双下滑的情况下,电视产品平均单价数据也在上半年出现9.4%的下滑。从年初烧到年末的价格战,让多数电视企业叫苦不迭。
· 上游面板:面板产能上的突飞猛进换来的却是多数主流尺寸面板跌破现金成本的赔本赚吆喝,卖越多亏越多的恶性循环直接倒逼上游企业纷纷关停、减产。
· OLED全军用命戮力前行
在如上一片哀鸿之中,却有某电视品类仍在高歌猛进逆势而动,这就是OLED电视,2019年对于OLED电视来说,关键字是“增”!
根据市调公司预测,2019年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幅将突破80%;2019年中国OLED电视市场的品牌数量继续增长,海信、松下等大牌强势加入彰显OLED诱人魅力,而近日消息称,2020年华为、小米也将加入OLED电视阵营,届时OLED电视市场的产品将得到极大丰富。
在上游OLED面板的产能方面,电视OLED面板全球唯一供应商LG Dispaly始终坚定加大投入,致力于让更多消费者享受OLED技术带来的优秀视觉体验,2019年,LG Display大手笔投建的广州8.5代OLED面板生产线正式竣工,目前月投产6万片玻璃基板,满产后玻璃基板处理能力将达到9万片/月,届时OLED电视面板供不应求的状况会得到根本缓解。
中关村在线电视产品关注度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OLED电视凭借26.8%的关注度占比,成为年度最受消费者关注的电视品类,这个数据结果证明OLED电视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市场最具人气,最受欢迎的品类。
从产业到产品,从销售到口碑,2019年的OLED电视正在一条宽阔的上升通道加速前进。
· 技术挑战羸弱微不足道
与OLED的高歌猛进相对应,传统电视显示技术的2019年日子并不好过,以液晶为例,日韩液晶玩家纷纷离场,三星关闭并变卖液晶产能,松下宣布退出液晶制造,就算财大气粗的中国液晶面板制造商,也明确宣布不再对液晶进行新的投资。市场方面,液晶电视品牌为产品销路大打价格战,3000元以下的65英寸、5000元以下的75英寸,跳崖式的价格搏命让人很难看到希望。
同时,上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转向下一代显示技术,除LG Display在大尺寸OLED面板制造中一枝独秀外,关于MicroLED、QD-OLED、Mini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投资、试产等消息也密不旋踵,但即使这些新技术被描述的再华丽,因为技术成熟度、量产成本等方面的难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到OLED技术的蓬勃发展。
· OLED就是目前最佳选择
2019年OLED显示技术持续带来惊喜,8K OLED电视,可卷曲OLED电视等创新形态层出不穷,这不仅是电视市场中的好消息,更是对全球科技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LG Display所生产的OLED显示面板,正在消费流通市场中,以丰富的旗舰OLED电视形态给成熟消费群体带来精彩的体验,索尼A9G系列,飞利浦934系列,海信A8系列,创维S9系列,LG 9系列……这些产品都已成为2019年中国电视市场中品质选择的代表。
LG Display围绕OLED显示技术所带来的创新中,我们不仅看到客厅电视设备的发展方向,也对整个科技行业的前进充满了信心,OLED显示技术在整个2019年赋予了整个产业更丰富的想象力。
2020年CES大展即将拉开帷幕,作为每年全球科技市场的第一展,CES上OLED显示技术的表现能否像2019年一样带给我们惊喜,并成功启动OLED市场新一轮的升级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4.差点夭折的日本游戏,却在中国火了29年?玩家:玩的都是盗版
引言:在时代的滚滚长流中,《街霸2》一度凭借着扎实的内容和超然的经典地位逆水行舟,亦可赛艇。
哈德森的冷门家用主机PC-E,松下早于PS和SS率先推出的32位次世代主机3DO,80后学生党最爱的GBA,世嘉末代主机DC,让微软在家用机市场站稳脚跟的XBOX360,如今发售三年依然风头不减的NS,甚至可以预言一下未来已降的PS5,在上述这些时间跨越30年总共七个世代(当然还有很多主机没有提及)的主机当中,有这样一款游戏,它的普及程度不亚于《俄罗斯方块》,完全不把《生化危机4》放在眼里,《老滚5》在它面前会显得登陆平台太少,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全平台制霸——先后登陆24个平台,翻来覆去经过了移植,重制,再移植,再重制,截止目前已经多达40个以上版本,这款游戏就是——《街霸2》。
“老炮儿”如我,当年也没见过3DO主机的实体游戏
这一次,就让我们来聊聊这款传奇游戏的诞生始末。当然了,各位无需一键三连,因为对于街机来说,只要投币就可以了。
一、从《成龙踢馆》到《快打旋风》,险些被SNK“搞砸”的《街霸2》
1987年,CAPCOM的元老级制作人西山隆志正满怀抱负准备大展拳脚,他希望能在《成龙踢馆》基础上探索格斗这一类型未来的玩法可能。因为当时市场上虽然有包括其自己作品在内,《功夫》《格斗空手道》等早期格斗游戏,但他们更像是敌人数量更少,主角招式稍显丰富的横版闯关游戏,“对战”概念也仅限PVE,操作更是乏善可陈,空有玩家武德充沛,游戏里却还是简单的三拳两脚闪电鞭,连滚带爬太极拳。
《成龙踢馆》
后来通过开发团队中冈本吉起等未来大咖级别制作人的努力,CAPCOM率先在底层技术上实现了基于8方向键+6功能键的“按键扫描技术”,考虑到当时FC和主流街机的功能键数量都不超过4个,所以开发团队中一度质疑“会不会太过复杂导致玩家难以上手”。事实证明,后来无论世嘉MD和土星主机,还是HORI等周边厂商,都把2乘3(4)形式的6功能键作为2D格斗游戏的键位标配。
有了基本功打底,初代《街霸》在这一年很快就应运而生,虽然仅提供两个可使用角色,但1V1格斗本身的直观对抗性还是吸引到很多已经玩腻了横版闯关和弹幕射击的玩家。“波动拳”“升龙拳”的出招方式如武林秘籍一般,成为玩家当中讳莫如深的话题。
和大家普遍认为“波动拳”的设计灵感来自《龙珠》的“龟派气功”不同,西山隆志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是参考了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里面安装在船头的决胜兵器“大和炮”。当初代完成了实战首秀之后,续作开发照理应该推上日程,然而此时,让人以外的事情却发生了。
《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中登场的大和号
若干年后,西山隆志后来成立了自己的游戏工作室,承接了《街霸4》的开发工作
事情说是“意外”,其实更像一段“孽缘”。曾经与CAPCOM创始人辻本宪三共同经营I.R.M公司的高堂良彦在亲历了游戏产业的蓬勃朝气后,也布昔日同僚后尘,通过改组I.R.M,创立了自己的新游戏公司SNK,并对“老伙计”已经发展到“二本科技”(《WAR3》用语,指主基地升级到第二阶段,可以生产更高级的设施和兵种)的CAPCOM实施“无仁义”挖角,直接结果就是西山隆志带领初代《街霸》开发团队骨干转投SNK并制作了《饿狼传说》。
原本计划1989年就能完成的《街霸2》更名为“街霸89”项目,最终成为了CPS基板“黄血”系列开山神作——《快打旋风》,玩家们当年之所以能在本作里体验到丰富的动作设计和扎实操作手感,便有赖于这层血缘关系。
《快打旋风》的部分角色后来也先后加入了《街霸》大家庭中
迟至1991年,当街机行业正面临着来自家用机领域的日益进击即将退无可退时,《街霸2》像是功夫片里的绝世高手一般隆重登场了。
二、从90年代街机到如今的NS,《街霸2》走过的29年
当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顾《街霸2》具有的那些开创性卖点时,会发现其中既有被后世保留的成功商法,也有只限定在“90年代街机”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历史产物。
1991年,凭借CAPCOM街机动作游戏上的行业传统地位,《街霸2》在各大街机厅很快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CAPCOM最初开发CPS基板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避开像世嘉《太空哈利》《Outrun》等游戏把软件内容和硬件框体牢牢绑定的烧钱式运营,用制式化固定机体+可更换游戏ROM的形式,降低经营成本,集中展示游戏自身玩法。
CPS基板全称“capcom play system”
《街霸2》从上市阶段展现出的火爆,也的确让CPS基板的设计初衷得到最大程度表现。对比初代,《街霸2》无论画面表现力还是可使用角色数量都进步明显。画面上,更高屏幕分辨率加上4096色的发色数,让MD和SFC两台家用机相形见绌,玩家的眼球重新被吸引到了街机厅里。
角色方面,开发组将不同国别分配给8名可使用角色,让世界各地玩家在进行对战时产生更强的代入感,中国的春丽,美国的古烈,苏联的桑吉尔夫,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无论丸子头,美国大兵还是苏联大壮都包含刻板印象成分,但这种高辨识度正是《街霸2》标榜“世界斗士”所需要的一大卖点。玩法上,《街霸2》引入了连续技,必杀技,上下段攻击的概念,这些都成为了日后2DFTG的标配。
而最终令《街霸2》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作中途进行版本迭代时产生的内容升级与平衡性争议。抛开盗版商混淆视听的“降龙”“升龙”等山寨魔改不算,《街霸2》大体上经历了《街霸2 冠军版》《超级街霸2》和《超级街霸2 Turbo》三个主要版本升级。
其中《街霸2 冠军版》相当于一个画质优化外加平衡性改良的补丁,因为在最初测试阶段,开发人员发现古烈和本田用起来太过强势,于是将原本必杀技输入的“后前拳”,改成了“后-蓄力-前拳”。
饶是如此,古烈经典的“除了发波不推前,你跳我就蹲重拳”依然十分强势,《冠军版》对近身投技判定和伤害的削弱从此成为系列惯例(《高分少女》中两位主人公在街机厅用桑吉VS古烈,证明了他们选择角色完全从性能出发的高玩属性,突出一个“懂”字),直到今天依然令各种大赛上依然没有任何一名摔投系角色可以最终夺冠。
增加新角色一直都是格斗游戏持续吸引玩家的重要手段
到了作为决定版的《超级街霸2 Tubro》,开发组更换了性能更强的CPS2基板,游戏里除延续《冠军版》内容,把高人气的四天王从CPU对手变成可用角色,还继续增加了5个全新人物,并且其中三人都有明确的灵感取材对象,比如《铳梦》主人公凯丽“变成了”同样丧失记忆力,而又功夫了得的嘉米;飞龙摆明了就是一代宗师李小龙;喜欢音乐的迪杰致敬了来自牙买加的雷鬼教父鲍勃·马利,霸气外露的豪鬼也是首次在系列里登场,并成为经典人气角色保留至今。
玩法方面,中段技和超必杀技概念的出现,扩展了玩家制订打法与临场操作的空间,也进一步为后续同类作品提供了极佳的参考模板。
而《街霸2》之所以至今长盛不衰,已经成为CAPCOM传统艺能的全平台无差别“移植、强化,再移植、再强化”绝对功不可没,当初超任版《超级街霸2》630万的销量直接让任天堂有惊无险拿下了北美市场。
狂销630万的SFC版《超级街霸2》,我很好奇《怪物猎人RISE》能否打破这个任天堂与卡普空之间尘封多年的记录
而历代主机上《街霸2》的身影也从未缺席,无论是画质上的高清,对应体感操作的单独模式,还是增加上网联机功能,收录数字版原画设定,在完全没有对游戏玩法,角色,平衡性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足足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岁月,要不是格斗游戏类型本身的没落,恐怕地球人是拦不住《街霸2》仿佛开启自我复制的脚步了。
NS版追加了一个体感模式,实际玩起来其傻无比
三、从“红狗白狗”到“八神草薙”,一度与中国玩家渐行渐远的《街霸》系列
1994年,《街霸2》在最终升级到了《超级街霸2 Tubro》后就正式停止了版本更新。此时一直被《街霸2》的风头压过的SNK历经多年准备,已经羽翼渐丰。还记得上文提到西山隆志当初带队离开CAPCOM时,对“街霸89”项目的依依不舍嘛。他从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亲手开发出一款以年代命名的格斗作品,于是乎,《KOF94》以组队对战的形式,用诞生年份命名,开启了2D格斗游戏新的时代。
老对手强势来袭,而作为新生力量的3DFTG此时也登上历史舞台,对比之下,94年同名超级烂片《街头霸王》的惨淡上映,似乎预示了《街霸2》作为武林盟主的时代即将就此告一段落。
对于中国玩家来说,当初CPS基板大量使用了市面上广泛流通的电子零件,不仅成本低,而且更加易于盗版,原本为了方便街机厅经营者更新ROM就能完成游戏替换或者迭代的设计,自然也给使用盗版基板的街机厅老板们大开方便之门。对比因为CPS3基板难以盗版,导致《街霸3》几乎和中国玩家绝缘的往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街霸2》在我国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此完成了作品自身的异域文化生长。
我个人而言最好的一部街霸游戏就是《街霸3 三度冲击》
直到SNK那同样易于盗版的NEO·GEO基板,搭载着更具潮流人设风格(相比《街霸》,没有几个像正经格斗家的)和连续技爽快感玩法的《KOF》出现在市场上之后,《街霸2》也逐渐被取而代之。如今我国玩家对于《街霸2》的印象,大都成型甚至定型于最初见到《街霸2》的那个年代,而《街霸4》的出现直到最新的《街霸5》,则因为格斗游戏类型本身已经边缘化,难以掀起太大波澜。
结语:在斗剧赛事的年代,我国《KOF98》选手曾多次称雄,而《街霸》相关项目始终颗粒无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对于这两大格斗游戏的普及与偏爱差异,《街霸2》更多时候它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但回忆终归只能化作回忆,我平时开店被顾客问到游戏类型时,对方一旦听说“格斗游戏”四个字,回应的往往是:
“对打的啊,那算了。”
那就算了吧。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