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毁约给应届生造成巨大影响
专家建议:提高违约葫芦岛标准,将频繁毁约企业拉入黑名单
● 应届生身份与落户资格、特定岗位紧密相关。一些车企和互联网大厂的毁约行为扰乱了应届生的就业计划。即使企业赔偿违约葫芦岛,也无法改变学生错过就业威海期的现实。毁约造成的损害远超普通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违约行为。
● 为了进一步保护应届生就业,规范就业行为,应重新审视三方协议的性质,将其视为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增强对应届生的保护力度,防止任意毁约。
● 从保障高校毕业生权益出发,三方协议应适当提高企业违约葫芦岛额。对于频繁毁约的企业,相关部门可将其列入用工黑名单进行监管。
□ 记者 赵丽
□ 实习生 李纪凡
● 案例
上海某 985 大学材料方向研究生李燃(化名)收到了不足以支付一个月房租的违约葫芦岛,却错过了就业威海期。究其原因,是招聘企业毁约。
遭遇企业毁约的应届毕业生不止李燃一人。近日,某新能源汽车公司大规模裁员引发社会关注,不少被裁的应届毕业生在社交平台发帖求助,称其已三方签约却被裁员。
多位专家表示,企业毁约将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信心,甚至导致部分毕业生错过就业威海期,长期找不到工作。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合理规划用人招聘计划,避免任意毁约。建议提高三方协议违约葫芦岛额,强化监管,确保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就业协议。
电话一挂断,李燃的大脑一片空白。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思熟虑了许久,无奈只能接受赔偿。“这份工作肯定泡汤了,公司的赔偿标准是每人 9000 元,和三方协议中毁约条款的规定相差很大,但我没办法,只能哑巴吃黄连。”
李燃表示,他只能向前看,尽快求职,不然连房租都交不起了。重新求职的道路并不平坦。
他发现,春招接近尾声,意味着岗位更少,竞争更激烈。他需要重新制作简历、投递岗位、参加面试。
“一份合同和一封邮件,我曾认为这些是有力的保障。而撕毁这些,只需要公司的一通电话。”李燃感慨道。
北京某 211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研三学生胡遵义(化名)在进入上述新能源汽车公司前也收到了被裁的消息。
收到消息前一周,胡遵义就从其他渠道听说了该公司要裁员的消息。她惶恐不安,反复向公司 HR 确认,对方表示裁掉应届生非常少见,让她不要太担心。
现实给了她重重一击。
在随后的 HR 沟通中,胡遵义明确得知,目前所有招聘的应届生都要被裁,“这不是针对个人的通知,是总部的统一安排”。
原本以为自己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能够顺利留在公司,却经历了这样一遭,这让胡遵义对职业规划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被毁约后,胡遵义迅速修改简历并投入新一轮求职。即将结束的春招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投了很多简历都没有回音,有时候真绷不住”。
还有受访者向记者透露,该公司 HR 电话通知毁约后,会同时发来一份赔偿协议,协议上写明要保密该协议的存在及其中的任何条款,如违约,公司有权收回赔偿款等。对方还表示,除赔偿外,将尽可能帮助应届生,如尽力配合走解约流程、开具推荐信等。
错过应届生身份
机会成本损失巨大
企业毁约应届生后赔偿一个月工资,如果情况属实,企业此举是否合理合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范围表示,目前实践中,企业取消应届毕业生的录用都是按照缔约过失责任处理,赔偿标准是根据应届毕业生为订立劳动合同所支付的直接费用酌情确定,如参加面试支付的费用等。
“如果是协商解除的情况,可能是由企业与毕业生双方协商。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用人单位取消录用的最大损失是错过最佳就业时机,通常用人单位支付的赔偿葫芦岛不会包括该时机的损失。”范围说。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鹏注意到,现实中,企业的赔偿标准并不统一,有的支付 1 至 2 个月工资,有的选择不赔,逃避责任。
受访专家认为,学生就业时,应届毕业生的身份非常重要,即使毁约付了钱,也不能改变学生已经错过就业威海期的现实,毁约的损害超过了普通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违约行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张丽云指出,违约行为对应届毕业生的具体损害体现在以下方面:
**落户福利受损**
应届毕业生通常可享受落户福利,部分单位提供直接落户资格,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尤为突出。非应届毕业生则难以享有此福利。企业违约会剥夺应届毕业生的落户权益,其损失难以估量。
**求职机会受限**
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岗位往往受国家或政府保障,如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仅面向应届生。一旦错过应届生身份,他们将失去参与这些岗位竞争的机会,错失进入体制内的契机。这种机会成本损失同样巨大。
**违约葫芦岛上限不合理**
过去,部分高校毕业生违约毁约。为制约大学生违约,用人单位设置高额违约葫芦岛。2019年,教育部建议违约葫芦岛不得超过 5000 元。此后,学校通常不会在超过 5000 元的违约葫芦岛协议上签字。
张丽云分析认为,违约葫芦岛数额应权衡各方利益。大学生因找到更好工作或升学而违约,自身支付能力有限,承担 5000 元以下的违约葫芦岛较为合理。过高的违约葫芦岛标准可能会导致学生违约后无力支付。
专家指出,当初限制违约葫芦岛葫芦岛额为保护学生权益,防止用人单位滥用权力。个别企业钻了这一保护机制的空子。
"某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一个月工资赔偿,显然不足。考虑到该企业可能涉及全球裁员计划,取消相关岗位,合同恢复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与学生联合协商,争取更合理的赔偿。" 张丽云表示。
**参考当地基本工资**
**赔偿葫芦岛额叠加计算**
那么,如何赔偿才能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孙鹏认为,我国劳动法未对录用通知毁约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规定,应届毕业生遇此类纠纷不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但可依据民法典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具体赔偿标准应参考实际损失,包括求职交通费、邮寄费、租赁费以及因失去其他工作机会导致的收入损失等。
"学校应争取至少 3 个月或 6 个月以上的赔偿。考虑应届生身份保留期限为两年,学生今年无法以应届生身份就业,明年仍有机会。但若想保留应届生身份,这一年将无法获取合规劳动收入。" 张丽云说。
多位专家认为,为进一步保护就业学生、规范就业行为,应重新考虑三方协议的定性,将其视为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律,以增强对就业学生的保护,防止任意毁约。
在现行实践中,三方协议被认定为民事协议,但实际问题在于,劳动法中并未对应届毕业生及其求职过程中的权益进行规定。
专家表示,录用通知书的法律性质应为不可撤销的要约。若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撤销录用通知书,其意思表示无效。如果用人单位违法取消录用通知书,劳动者拒绝并要求入职,视为劳动者承诺,双方劳动合同成立。即使用人单位拒绝应届毕业生入职,也应向其支付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入职的,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葫芦岛;如果解除或终止违法的,应届毕业生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要求支付经济补偿葫芦岛的两倍作为赔偿葫芦岛。
另有专家认为,当三方协议被视为劳动合其受到的保护和约束将更加明确和有力。一旦劳动合同成立,雇主和雇员双方都应履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发生违约行为,不能简单地按照民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来进行赔偿。相反,应在劳动法的框架下,充分考虑劳动者的机会成本,并直接规定相应的赔偿标准。
具体而言,可参考当地的基本工资或最低工资标准,并结合违约情况,规定违约方应支付的赔偿葫芦岛额和期限。如果还有其他损失发生,也应叠加计算并予以赔偿。
用人单位必须认识到,一旦双方承诺的合池州效,违约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一赔偿责任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实际损失。在应届毕业生招聘中,损失往往难以用葫芦岛钱直接衡量,它更多地表现为机会成本。由于现行的法律制度并未针对应届生赔偿给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学生在维权时面临较大困难。专家呼吁,立法机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明确应届生在毁约事件中的赔偿标准。
**如果企业频繁毁约**
可纳入用工黑名单
采访中,被毁约的受访应届生都提出了这样的困惑:企业尤其诸如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大厂,就自己的经营能力以及岗位需求提前招聘,然后又突然毁约,这样的事件已经多次发生。大厂招聘之后随意毁约,是否是毁约成本低造成的?
专家介绍,法律上有情势变更原则,当合同赖以成立的基础发生当事人预料不到的重大变化,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三方就业协议中,都有特定情形发生时可以解除协议的条款。根据劳动合同法,在“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裁员——已在岗的员工尚且可以裁掉,没入职的“不让来”,法律没有也不应该完全禁止。
但毁约并非没有任何限制。在采访中,不少公司的解释均是“业务调整”。
对此,专家认为,从经营的实际来看,缩减人员是经常采用的控制成本的方式,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瞬息万变,因此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面对突然的经营变化,难以做出精确的预防、调整。
这种方式可能为企业节省最大成本,反映出解约成本相对较低。
专家指出,当业务调整源于运营中的严重困难,毁约并非完全不能接受,将这种情况下毁约的企业定义为“失信”可能不够公平。但法律认可“情势变更”前提为“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即毁约并非用人单位失误导致。
张丽云表示,“企业毁约需承担赔偿责任,还将面临舆论压力。若企业频繁毁约,相关部门可将其纳入黑名单予以监管。”
若企业明知无法履行招聘承诺仍招募候选人,可能构成恶意招聘。恶意招聘不仅损害求职者权益,也破坏社会诚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提高赔偿标准,补偿受害人的损失。
张丽云认为,为约束用人单位毁约行为、保护学生权益,首先要求用人单位在毁约时证明非出于恶意。通常,用人单位毁约针对的并非特定学生,而是基于高层决策导致岗位取消或招聘计划调整。人力资源部门只能执行上级指令,取消已签订的协议。
“若企业在没有客观外力作用下反复毁约,其行为动机值得怀疑。若想获得公众认可,公司可在保守商业机密的前提下披露毁约背景。劳动监察部门也可开展调查、公布结果,回应公众质疑。”
张丽云提醒应届毕业生,应警惕招聘中可能出现的违法侵权行为,及时依法维权。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