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印发,强调西安将打造通达国际、辐射大西北、服务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对外门户和综合交通枢纽。此前,在2月24日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中提出,我国将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安入选,这在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凸显了西安在全国立体交通网上的重要位置。
为什么是西安?
2021年2月24日,我国发布了最新版本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4极、6主轴、7走廊和8通道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其中明确提出将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和乌鲁木齐在内的20个城市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些城市将是中国面向国内外的重要交通支点,也是国家高铁、航空、港口建设的重心所在。
西安不但在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中,还涉及国家邮政快递枢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同时,《纲要》提到,要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进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功能。“联通南北,畅通东西”的区位优势,使西安在这份2035年的中国交通地图里更加举足轻重。
在展望未来之前,大家不禁好奇,为什么西安一次又一次被国家作为运输通道和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纳入国家交通规划战略布局中?
西安作为传统的交通枢纽,有着一定的历史沉淀和积累。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连接丝绸之路国家的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大格局下,“升级版”的西部大开发为西安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3月22日,满载高压隔离开关、汽车配件、小家电、自行车等50车货物的X8153次中欧班列(西安),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新筑车站驶出,开往霍尔果斯口岸,标志着2021年中欧班列(西安)运输数量突破3万车,达到30049车,同比增长24.36%。根据目前已知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数量12400列,其中,西安开行数量位居第一,开出的中欧班列总量为3720列,这意味着西安占比超过3成。
“陆港”之外,“空港”同样是西安建设交通枢纽的目标。作为内陆城市,西安以航空枢纽建设作为助力打造国际交通枢纽的“蹊径”。2020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以3108万次客运吞吐量位居全世界第十一名,与第十名的上海虹桥机场仅有8.6万人次的微弱差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再次入围全球机场四十强,位列全国第八;货邮吞吐量达37.63万吨,增速位居十大机场全国第一,排名实现连年进位。西安在构建起融入世界开放发展的航空大通道的同时,国内货运航线也编织成网,初步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通达世界”的航线网络布局,实现西北五省枢纽联通。
铁路运输能力的提升同样是西安建设交通枢纽的发力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春运期间,西安铁路局发送旅客693.8万人次,较2020年同期增长4.2%;西安铁路局电煤运输、年货运输、助农物资运输大幅上涨,春运期间发送货物2998.5万吨,同比增长35.7%,日均装车11689车,同比增长35.8%,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作为保障“十四运”的重点工程,西安北客站枢纽工程项目于2020年5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约48亿元,项目一期工程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铁路运输数据成为西安内通外联的交通水平的重要体现。
透过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成绩单,西北内陆对外开放的“内力”将肉眼可见。2020年,全国内地38城地铁平均日客运量126.40万人次,西安平均日客运量为199.66万人次,位列全国第八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我国各城市开通地铁的线路数量、线路长度不一,因此客运强度数据更能够客观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水平。2020年全国内地38城平均日客流强度为0.78,西安地铁日客流强度为1.23,表现可谓十分亮眼,在深圳和广州之后位列全国第三位,高于上海、成都和北京的客运强度水平。
西安如何做“点”?
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性和枢纽性,早已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背书,是国务院认定的国内十二个最高等级交通枢纽之一。但是,从地理区位来看,西安作为不靠海、不沿边,也没有长江这样“黄金水道”的内陆城市,交通运输业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自今年2月我国最新版本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以后,特别引人瞩目的是,《纲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4极”,这是成渝“第四极”地位的首次“官宣”。
可见,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里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经被国家定调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全国“第四极”。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升“极”,成渝地区将受到更多国家政策、资源的偏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位于西部内陆地区的西安必须极力扩大自身交通区位优势,加速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当然,交通强则国强,交通顺则百业兴。2020年,西安市GDP跻身“万亿俱乐部”,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要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越走越好,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工业、农业、服务业赋能更高的速度。这也要求西安必须将交通网络的构建和完善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优势资源聚集的平台。
资料图
为了进一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西安持续推进黄金通道的畅通以建设国内枢纽、打造开放门户联通五大洲,以“衔枚疾进”之势破解无“边”无“海”之困。
3月3日,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发挥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作用,着力推进“一主五廊”通道空间布局的构建,打造贯穿国内东西,向外连接中亚、南亚、西亚、欧洲、东亚、北美等区域的主通道,以及由西安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内蒙古五个方向延伸的交通网络,高效串联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和节点。
蓝图已绘就,目标催人奋进。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将高质量发展道路走深走实,西安市安排重点项目中城建及基础设施项目48个,年计划投资670.3亿元,其中计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7个,轨道交通重点项目9个。十四五期间,随着三期规划项目全面建成,西安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再翻一番,形成12条运营线路,总长为422公里的运营网络;西安地铁14号线建成后将与机场线贯通运营,串联机场、北客站两大综合交通枢纽及奥体中心......在夯实西安交通运输“内力”的同时,加快构建了城市中心与外围区域之间的联通通道。
资料图
可以预见,在这样的时代机遇下,西安将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突飞猛进的铁路建设以及蓬勃发展的民航运输。
但是,交通网络的构建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交通枢纽的建成以为发展赋能作为目的, 最终如何凭借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铺就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这是西安在未来发展过程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文/李为涵 李炘弋)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