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中国的双向投资持续发展,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中东资金流入中国,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布局中东,甚至掀起了一股建厂热潮。
近日,多家知名中国企业宣布在中东建厂。
7月16日,晶科能源和TCL中环相继公布了在沙特投资新项目的计划。海南矿业也在同一天宣布,正与沙特知名的国际投资公司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探讨在沙特合作建设锂盐厂项目的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中国企业出海抢滩中东的过程中,供应链“借船出海”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中企为何瞄准中东?
同一天,三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在中东建厂或探讨建厂的可能性。这一密集的信息披露表明,中国企业赴中东建厂的热潮正在兴起。
以晶科能源和TCL中环为例,这两家公司都是光伏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它们在海外建厂并不令人意外。
对此,广州睿资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一表示:“中国光伏企业加速海外建厂有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为了打破贸易壁垒,包括来自欧美国家的贸易限制和高额关税。”
中国光伏产品的性能和价格领先全球,但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国产品的直销呈现周期性波动。在全球化发展放缓的当下,欧美国家对华产品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但欧美传统能源价格依然高企,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依然旺盛。东南亚和中东等建厂目的地也不愿放弃欧美大市场。欧美与建厂目的地都有很高的意愿将光伏产业链本土化,即要求至少75%的生产或采购源自本土。这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它们可以改变思路,从过去的“产品出海”转向“供应链出海”。
李天一认为,光伏组件成本已经非常透明。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海外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和更低的物流运输成本是光伏企业正在考虑的因素。
“对于产业发展来说,光伏组件生产环节部分向外溢出,寻找生产成本更低的洼地,是正常的产业发展规律。但这也将推动中国向研发方向和应用市场等价值更高的环节发展,推动产业进入下一个范式创新的新周期。”
更重要的是,中东在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东地区常年炎热干燥,以亚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干旱少雨,因此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日照和风能资源以及大量的无人居住土地。当地政府也正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国金证券研究指出,根据Global Energy Monitor统计,2023年中东和北非阿拉伯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了57%,达到19吉瓦,预计2024年将再增加一半。目前,光伏和风电的规划项目增加了292吉瓦,其中6%的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47%处于前期建设阶段。总体来看,中东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规划高速增长,建设尚处于前期起步发展阶段。
中国光伏企业赴沙特建厂正逢其时,沙特作为中东地区大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领先的科技人才,符合产业资本落地的考量条件。
沙特“2030愿景”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光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建厂方式上,中国企业与当地公司的合作已成主流模式。以晶科能源和TCL中环的项目为例,两家企业均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子公司RELC等合作建厂,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
TCL中环表示,沙特项目将依托PIF的国家战略职能和政府资源,以及RELC的区域资源和投资经验,在沙特打造全球领先的光伏产业链,推动中东地区能源转型。
不仅如此,海南矿业也在当地与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合作建厂。该集团是沙特知名的投资公司,在多领域与中国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中国企业的出海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外迁,以TCL中环为例,其沙特项目将提升其产品标准、制造工艺和知识产权影响力。
作为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TCL中环的海外建厂将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光伏供应链,实现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的转型,助力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保持竞争优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企业的海外建厂热潮将带动整个供应链“借船出海”。
一位激光切割企业技术负责人透露,该企业生产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领域。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纷纷出海建厂,国产设备供应商也将迎来大量采购需求,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精工钢构此前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已签署8.7亿元海外工业建筑订单,同比增长195.3%,超过去年全年订单总额。精工钢构表示,将把握出海建厂机遇,继续为国内客户提供服务,如承接星星冷链泰国项目和海天塑机塞尔维亚项目等,推动海外工业建筑订单快速增长。
精工钢构认为,公司海外业务快速发展,体现了将海外市场作为战略增长点的策略转变,有效应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出海建厂将为国内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