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西瓜蜜桃等瓜果消费量激增。色彩诱人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更能吸引顾客目光。如果购买到的瓜果肉类经过了灯光美颜,是否会让人觉得上当受骗?
菜场中俗称“美颜滤镜”的“生鲜灯”虽被消费者诟病已久,却曾是肉品果鲜摊位的标配。2023年12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设施误导消费者。这一规定的出台,意味着“生鲜灯”这种公开的“障眼法”被明令禁止。
新闻晨报·周到上海“2024上海之夏‘夏令服务提升行动’”推出后,记者暗访发现,半年多过去了,街头巷尾的菜场中,粉色灯光依然随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呢?
7月17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宝山泗塘一带的两家集贸市场。
荧光灯下,老板娘满面红光
泗塘购物中心环境整洁,内设菜市场、美食广场、商业街和花鸟市场。记者看到,肉摊边上的过道都泛着红光,摊位内的老板娘不论年纪大小,都面带红润。令人诧异的是,嵌在肉案或冰柜上方的灯架里,都是统一型号的荧光灯管。
这些荧光灯看起来发出白光,但照到肉案和地面上,却呈现出异样的粉红色。如何快速判断肉摊是否使用了“生鲜灯”?记者请教了市场监管部门的“老法师”。
“老法师”传授经验:最简单的方法是,伸出手在灯光下照一照,手掌手背都照一遍。自己的手是什么颜色,自己最熟悉。如果颜色变红了,那么这个灯就有问题。目前,执法人员通常也是凭视觉来判断,但如果要对违规商户进行处罚,通常会使用光谱仪,用数据说话。
店招为“苏北草猪肉”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的灯具在市场管理单位的指导下,都集中统一更换过了,已经符合规定。
记者问:“符合规定的灯具,为何发出的光还这么红?”
老板说,这个他们就不知道了。记者又问,这些灯具是市场管理方替你们统一更换的吗?老板说,这个还是要问市场管理办。
记者打算离开,走到出口处,被市场管理员喊了回去。管理该市场的邱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肉摊的灯具,确实经过了集中统一整改,也通过了张庙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多次检查。至于他们认为合规的灯具,颜色为何还这么红?邱先生表示,他们会进一步了解情况,也会跟张庙市场监管所再确认一下。
记者走访的另一家集市是位于虎林路上的上海新星集贸市场。该市场肉类摊位上的灯光情况与泗塘购物中心差不多。摊位较简易,也使用了类似的偏白荧光灯管,摊位的白墙、肉案、地面,以及老板的脸色,也都泛着红光。
宝山区市场监管局接到记者反馈后,到这两家市场进行了检查。
经过调查,的确存在摊位使用主光为白光但带有红光属性的照明设备的情况。这种照明设备照射下,可以改变生鲜肉等商品的真实色泽。现场已责令涉事经营商户立即改正,并开展普法教育。同时约谈了 2 家集贸市场负责人,督促市场主办方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管理。
在本次走访中,记者随机察看了普陀、虹口、宝山、黄浦和浦东等区的 8 家菜场和超市,发现已被明令禁止的“生鲜灯”仍在一些菜场普遍使用。摊主们表示,他们知道“生鲜灯”被禁,但会根据当地市场管理的松紧程度采取不同对策。
虹口区凉城新村的凉苑菜市场并不大,但该菜场的肉摊和水果摊仍普遍使用生鲜灯。一家卖土猪肉的摊位在肉案和冷柜上方安装了两支白色荧光灯管和 4 只白光射灯,但整个摊位的灯光却是粉红色的。红色光源来自何处?记者趁老板不注意探身到摊位后面,抬头发现顶棚上安装了一盏功率较大的 LED 红光灯,摊位上的红色光源正是由此而来。
当记者发现问题时,老板尴尬地笑了。市场管理员王先生说,没办法,大家都用,你回去写报道时,就说我们这里只有一家在用。
事实上,这个菜市场的肉摊家家都在使用“生鲜灯”。他们把禁用的 LED 红光灯安装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往往灯位较高,摊位外面用门头挡板或卷帘门挡住,从外面不容易发现。
泗塘购物中心的肉摊上,金属卷帘门只开到荧光灯管悬挂的高度,荧光灯管上方的 LED 红光灯恰好被卷帘门遮挡,如果不走近摊位,就看不到。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有些摊主在荧光灯中间直接加了一盏带有圆形灯罩的 LED 红光灯,且这种做法很普遍。无论是在凉苑菜市场还是在上海新星集贸市场,这种做法都是公开的。上海华环真北邻里中心菜场个别牛肉摊位也是如此。
也有加装紫光灯的。位于浦东的江南菜场和临沂集市,以及位于黄浦区的蒙西菜场,不少肉摊灯光偏紫色。
实际上,江南菜场、临沂集市、蒙西菜场和上海华环真北邻里中心菜场部分肉摊同时混合使用多种光源,且灯光的颜色和强度都可以遥控转换,操作比较方便。上海华环真北邻里中心菜场一家肉摊的女摊主还给记者演示了变光操作。
除了肉摊普遍使用“生鲜灯”外,水果摊和卤菜店也是灯光美颜的“重灾区”。
在凉苑菜市场,肉摊对面一家销售苹果、西红柿等水果的摊位,摊主使用的红色 LED 灯格外醒目。在这种灯光的照耀下,水果都呈现出深红色。市场管理员见状,上前跟摊主说这个灯不能用,摊主一抬手就关掉了红色灯光。
在泗塘购物中心的美食广场,一家卤菜店出售烤鸭。玻璃橱窗内大部分是白光灯,只有挂烤鸭的位置有一盏 LED 红色射灯照着,将烤得外焦里嫩的鸭子美颜得“秀色可餐”。
在这个市场里,除了卤菜店使用定向的 LED “生鲜灯”外,就连市场门口的牛肉煎饼摊也用上了。市场管理员邱先生尴尬地说:“我们一直在宣传,一直在监管,但这家卖牛肉饼的刚来。”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两家超市未使用变色灯具,分别是宝山区水产西路的世纪联华超市和宝山区沙浦路上的盒马鲜生超市。这两家超市售卖肉品的摊位和货架上使用的灯光与超市其他区域的一致。
蒙西菜场和上海华环真北邻里中心菜场等部分菜场管理较好,虽然灯光也存在变色现象,但相对较淡。上海华环真北邻里中心菜场仍有部分牛肉摊位在暗中使用红色 LED 灯,但大多数肉摊的灯光偏白微红。
上海华环真北邻里中心菜场所在的桃浦市场监管所负责人表示,在《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前,他们已向商户广泛宣传,印发了多份《告诫书》,明确禁止使用五类灯具。拒不改正者将面临 5000-30000 元罚款。
该负责人称:“大多数经营者还是比较听劝的,告知后便不再使用了。截至目前,真北市场尚未有因生鲜灯问题受到处罚的商户。也不排除部分经营者心存侥幸,暗中违规。除了例行检查,在其他市场管理活动中,发现商户使用违规灯具也会立即纠正。”
据了解,去年 12 月 1 日前后,大多数菜市场的肉摊和水果摊都集中更换了灯具。有的市场由管理方统一更换,有的市场由管理方给出灯具标准,由各摊位自行更换,并经过市场和监管部门验收。
“风头”一过,不少摊位又纷纷“回潮”。一家灯具网店经营者透露,他们可以根据买家的需求,制作既符合当地市场要求,又能让光线偏红偏暖的灯具。
店家得知记者在上海后,推荐了一款符合上海市场要求的灯具,其光性能指数为色温 5911K(上海相关部门规定“灯具色温在 3300K~5300K 范围”),显色指数 81.2。
店家表示,许多上海买家购买的就是这款灯具。该卖家还主动向记者提供了上海相关部门规定的灯具参考数据。
记者:这款灯是白光还是红光?
卖家:当然是白光,如果是红光,就不符合你们那边的市场要求。
记者:纯白的吗?
卖家:纯白也不行,照在肉上不好看。我们这款是偏白微红色。白壳微红光符合要求;红壳偏白光不符合要求。对我们来说,就是调个芯片的问题。
日前,青浦、徐汇和嘉定等区的检察机关曾协助市场监管部门对菜市场的“生鲜灯”问题进行回访。一位参与回访的检察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关于“生鲜灯”的相关管理办法关乎民生,但相关的规范需要进一步细化。
这位检察官指出,“生鲜灯”是通俗的说法,法律中没有明文定义。现在所说的“生鲜灯”是指能够改变蔬果肉类的视觉效果,从而误导消费者的照明工具。至于照明设施误导消费者的判断依据问题,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进一步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明确的统一标准,目前主要以肉眼辨别为主,并在监管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各地执法标准不尽相同。例如,广州发布了《生鲜连锁企业食品经营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南京出台了《关于强化全市食用农产品“生鲜灯”整治的工作指引》。
而上海则由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联合出台了建议,要求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在选购照明灯具时应重点关注以下技术要求:
(1)灯具显色指数应大于等于 80;
(2)灯具色温应在 3300K 至 5300K 范围内;
(3)不得选用包含红色、绿色等单色光源的光源;
(4)应选择不改变光源颜色的灯罩。
检察官表示,在办理生鲜灯相关案件时,他们除了采用肉眼观察,还将使用便携式光谱分析仪对生鲜灯的色温、显色指数等主要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以确保技术要求的符合性。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