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发布通报,准备对三名超过规定注册期限且未办理缓期注册手续的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
根据公布的附件,这三名研究生分别于 6 年、7 年和 2 年前被录取,涉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两家培养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武汉大学已对十名研究生进行了退学处理。与今年的情况类似,这些研究生也均是超过规定注册期限且未办理缓期注册手续,并且学校无法联系到本人。
据了解,武汉大学曾在 2020 年发布公告清退 25 名研究生,2021 年又清退 9 名研究生,原因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和今年被清退的学生均为录取后未到校注册的研究生。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报到注册,若未到校,应在两周内办理缓期注册手续。而上述被清退的研究生存在多年不注册的情况,其原因可能出在研究生本人。
综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
1. 考研作为备胎,就业后放弃
目前,大学生非常现实,在大四阶段既准备考研又找工作、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情况非常普遍。
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几年里,早点就业比读研后再找工作更容易。很多实际案例表明,读研数年后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却发现直接领导就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同班同学。
2. 录取后发现专业不理想,放弃
比如,武汉大学 2013 年清退的 10 名研究生,要么是因为临床学院培训太辛苦、学习时间太长而放弃,要么是因为调剂到冷门专业而放弃。
3. 研究生学费上涨,性价比不高
一些人认为研究生学费的上涨导致其性价比下降,家庭经济实力不足以负担研究生学费。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大学是一所名校,而非普通高校或民办院校。当武汉大学这样的 985 高校也出现研究生录而不报到时,表明研究生教育供大于求,学生变得更为理性。
教育人结语
武汉大学连续两年出现研究生录取后不到校、超过期限未注册、研究生“玩失踪”的情况,反映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多元化,也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及经济下行背景下研究生扩招带来的困境。
这要求高校在招生和培养环节上更加精细化,不仅要考察学术能力和潜力,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心理预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确读研目的和未来方向。
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实效性,让研究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高校应优化研究生招生环节,尽量减少调剂指标。相关数据显示,调剂专业研究生录而不到的现象较为普遍。招不满的专业表明该专业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可以取消,避免浪费研究生教育资源。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