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多元化招生政策悄然变革
近几年来,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开始影响着留学趋势。名校给予中国大陆学生的招生名额逐年减少,竞争更加激烈。
尽管赴美留学人数有所下降,但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数量却在上升,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部分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选择直接去美国就读高中,以获取更多申请名额。
二、如何在美高环境中脱颖而出?
学生反馈一:
美高学生之间存在着入学时间差异,已熟悉学校环境的学生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中国学生需要独自适应陌生环境,可能导致成绩下滑。
学生反馈二:
美高学校对 AP 课程数量有限制,且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也是必要的,以免被老师警告。
老师建议:
身处美高,应摆正心态,明确读书目的,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写出契合自身的推荐信。
除了学业,美国非常重视运动文化,建议多参加运动,发展自身全面能力。
三、不同排名的美国大学偏爱什么样的学生?
美国大学招生呈现分层化趋势,不同大学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大学。
对于哈耶普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级高校,理想的学生应是“六边形战士”,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俱佳。
这些学校招收的学生不仅学业优异,而且回国后将在各个领域担任领导者,可谓自带领袖光环。
中小藤校(如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偏好“六边形战士”,但标准稍低。
排名约 20 名左右的美国大学对学生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但对人格特质的要求低于藤校,展示丰富的个人魅力即可。
排名 30 名开外的大学招生标准为:学业尚可,具有一定人格特质。
申请名校的公式是否固定?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藤校是梦校。
但进入藤校并非易事。申请时,是否有特定公式可循?对此,导师给出了肯定答复:有!即通过“档位匹配”找到适合的学校。
抓住第一根杠杆——学术。
无论大学标准如何变化,学术成绩始终优先。
有学术成绩作为基础,大致可判断学生属于哪个档位的学校。
第二根杠杆——匹配的人格特质。
排名靠前的大学,要求学生将认知提升到一定高度,具备领导者气质。
排名靠前的学校,要求学生在行业内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排名靠前的档位,要求学生展现出一定特质,如有趣、爱旅行、积极参与社团。
导师建议家长和学生认清学生的学术成绩档位。
确定档位后,即可匹配相应的人格特质。
切勿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塑造人设,这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也浪费了准备阶段的精力和金钱。
导师强调,大学的本质是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好奇心,因此不要将名校录取通知书作为终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才是读大学的意义。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