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防范风险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落实“五大监管”要求(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的具体思路。
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和促进发展是金融监管总局下半年的三大重点任务。防范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稳妥有序地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优化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作用等。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最新情况。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3830家中小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15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28%;贷款余额62万亿元,其中近80%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中小保险公司有163家,资产总额9.7万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的30%。
肖远企指出,全国中小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例如,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拨备覆盖率为155%;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和核心偿付能力均高于监管要求。
关于地方金融机构是否会加速重组和布局,肖远企强调,优化区域金融布局是一直进行的工作,不存在速度问题。他认为,区域金融布局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模、金融总量、发展趋势和金融需求变化等因素,以满足市场主体和金融消费者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为目标。
在阐述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思路时,肖远企提到了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加强对主要股东行为的监管、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定位等方面的内容。
肖远企指出,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市场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要专注核心业务,避免盲目扩张。
“中小金融机构要脚踏实地,稳中求进,不要超出自身能力和资源,一味追求高速增长、大规模发展和复杂的业务。它们应重点服务小微企业、三农、乡村振兴、社区和本地,发挥自身优势。”肖远企表示,只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防范风险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作用,金融监管总局对此也进行了阐述。
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表示,目前商业银行已批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荐的“白名单”项目5392个,批准融资金额近1.4万亿元。
廖媛媛表示,为确保保交房工作顺利进行,各城市协调机制正在全面调查当地在建已售未交付房地产项目的情况。对于符合“白名单”条件但尚未满足标准的项目,协调机制督促银行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督促房地产企业采取措施尽快解决问题,督促城市政府协调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白名单”。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