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自己退房时遭遇“提灯定损”,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她租住的房屋租期为一年,月租金为 9000 元。退租时,房东找来一位专业的验房师,手持手电筒逐一检查,标出了七、八十处问题,包括吊柜感应灯带脱落、墙面油漆污染、鼓包、踢脚线松动、插座面板划痕、干区地面积水等。对此,当事人表示否认并报警处理。房东不仅拒绝退还 18000 元的押金,还要求她进行赔偿。
“提灯定损”一词让人不禁联想到今年 3 月发生的一起租房纠纷事件。当时,“提灯定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今,这一事件再次以一件房屋损坏与赔偿的民事纠纷引发关注,仍能产生共情效应。但最终,维权之路仍需诉诸法律,这是否说明存在问题?
房屋内许多物品自然磨损或自然消耗,原本不应构成“问题”,也不应进行赔偿。如果房东拿此类问题做文章,只能说这是一种走向极端的故意刁难。大众对“提灯定损”大多持质疑态度,也是因为这种极端行为冲击了社会的信任与友善,破坏了正常运行逻辑,给租房市场带来了混乱。
对比两起事件,最令人感慨共鸣的是:房东和租客之间的权力严重不对等。退房时,房东手握巨额押金,如果遇到不愿退还押金、使用各种手段刁难租客的无良房东,租客的维权成本非常高。此次,房东还请来了一位“验房师”坐镇施压。验房师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本次事件中这位验房师是否具备资质,是否打着专业旗号,帮房东制造玄机恐吓租客,也值得质疑。
在这起事件中,警察到场批评了房东,但也无法干预民事纠纷;当地社区只能建议租客走法律途径。最终,维权的重担仍落在了租客一人身上,而法院处理的仅仅是一个个个案。要解决“提灯定损”争议,还需要从制度层面着手,尽快出台纠纷处理机制,明确由哪个部门处理此类纠纷,用清晰的标准告知租客和房东哪些属于自然损耗无需赔偿,而人为损坏该如何赔偿。
接连发生的“提灯定损”事件反映出房屋租赁市场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房东的自身权益需要维护,租客也需要公平交易和法律保护。只要公平、透明、有法可依,无论如何“定损”都无可厚非。只有各个部门齐心协力,提出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的纠纷解决机制,才能避免租客被迫诉诸网络维权,才能让“老实人”不受欺负。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