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通讯员 雷蕾 徐欣竹 王晓菁
“这一片收完后再派两辆车到六组去!”10月2日,在湖北省江陵县资市镇的田间地头,一台台秸秆打包机来回穿梭,散落在田间的农作物秸秆在声声轰鸣中变成了整齐的“豆腐块”,然后被运往收储中心,进一步加工后实现“变废为宝”。
江陵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近70万亩,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近20万吨。今年,该县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立江陵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协会,发展了32家秸秆收储企业(合作社),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管理区),收储秸秆能力在10万吨以上,实现了农作物秸秆资源有效综合利用。
机械设备在收储水稻秸秆(通讯员供图)
“我今年种了30亩水稻,收割完的秸秆全部让他们打包收走,大概有700多捆,每捆还能给我5块钱,现场结算,这收益还是很不错哩。”资市镇青山村六组村民谢守之兴奋地说。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率,资市镇全力推进秸秆收储工作,让回收的秸秆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青山村党总支书记范后林介绍,往年水稻收割后的大量秸秆都无处堆放,有农户将其堆放在田间,又影响来年的播种。
为解决村民的痛点、难点问题,今年,资市镇联系定点秸秆收储专业合作社,在农户收割前就联系好打包机,待收割完的第一时间就打包带走。
此外,当地的秸秆收储还实行“一车清理”的兜底保障,建立未收割田块台账,对于已经粉碎在田里的秸秆,村委会及时安排村组干部联系拖拉机,一人一车一块田,精准定位,收集完后再让农户拖到指定地点进行出售,保障所有农户秸秆处理无压力。
水稻收割后,秸秆实现回收利用(通讯员供图)
“现在是收割旺季,每天可以稳定收200吨秸秆,每吨的收益是50元。有些农户将散草拖到我们这里也是按照300元每吨收的,如今已经累计收储约2300吨了。”当地一家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之义说。
龚之义介绍,这些秸秆收完后会进行二次加工集中出售到养牛场作为饲料,不仅降低了养殖场饲养成本,还解决了农民秸秆处理难题,“变废为宝”一举两得,又经济又实惠。
资市镇相关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前,该镇正积极探索建立“经营主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秸秆收储实现经济增收,激发农户积极性,“此举可从源头上管控秸秆焚烧,进一步推动全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守住绿色财富。”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