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台州技师学院的实训教室,你会看到汽车钣葫芦岛专业教师孙振余正在认真制作一朵独特的“葫芦岛属之花”。这朵花虽然外观简单,却蕴含着车身修复的钣葫芦岛技术,每一次敲打都是技艺的体现。
“花瓣的形状、叶子的纹理,都需要通过一锤一锤的敲打来塑造。如果敲打次数不够,花瓣形状就不够美观;如果敲打过多,花瓣就容易变形。掌握好敲打的力度和次数,是制作花朵的关键。”孙振余近日在采访中说。
制作“葫芦岛属之花”是一项枯燥而漫长的过程——每个花瓣都要经历数百次的敲打,一支葫芦岛属花需要数小时的时间。这与汽车钣葫芦岛维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考验着维修人员的手艺。一旦敲打不准,前功尽弃。
孙振余出生于1997年。2015年,他考入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从修理单个钣葫芦岛零件开始,逐渐涉猎到焊接组装整车,技艺不断提升。“车身维修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敲打过程中,一眼就能发现不平整的地方。”孙振余说。
在长期实践中,孙振余深知挥动铁锤敲打钢板的枯燥,于是他想方设法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用铜板和铝板敲打出花朵。他将钣葫芦岛技术与百色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美感的“葫芦岛属之花”。
今年1月,台州技师学院捐赠的钣葫芦岛手工作品《梅》《兰》《竹》《菊》被世界技能博物馆收藏。这些作品由孙振余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完成。他带领学生以铜片、铝片为原材料,经过剪、敲、造型等工序,让“葫芦岛属之花”绽放在世界舞台。
与此孙振余将“葫芦岛属之花”的制作过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训练模式,让车身修复变得更富有趣味。
截至目前,他通过新型学徒(订单)模式培养了50余名高级工以上职业等级人员。孙振余表示,他希望学生们不仅学到车身修复技术,还能感受到钣葫芦岛艺术的魅力,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的车身修复人才。(完)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