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吉好也求一家七口曾经挤在土坯搭成的老屋中。这间屋子只有一室,阴暗潮湿,泥巴地凹凸不平,家具寥寥可数。漏雨的屋顶让下雨天屋内屋外都成了水帘洞。
这是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旧址里吉好也求家的老房子。2019年春节后,吉好也求一家告别旧居,搬进了几百米外的新三河村。新家不仅有独立的卫生和厨房,还有客厅和多间卧室,一家人再也不用挤在狭小昏暗的房间里。而那座老房子作为“文物”,留在了旧村供人参观。
吉好也求家的生活状况转变,折射出凉山州脱贫攻坚的成果。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总人口545万,其中彝族占55.1%,是四川民族类型最多的地区。2014年以来,凉山州累计脱贫105.2万人,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如今,凉山州围绕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三个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富裕、和谐的家园。在乡村发展的浪潮中,三河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乌金猪、西门塔尔牛和优质中华蜜蜂入驻,生姜、川牛膝、冬桃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引入经过了科学规划和评估,我们征求了专家和村民的意见。根据村民的特长和能力,我们选择了合适的产业,所以现在各项产业都发展得不错。”三岔河镇前党委书记何之洲介绍道。以西门塔尔牛养殖为例,三河村气候适宜,为解决资金问题,当地发放小额贷款、低息贷款和贴息贷款,助力西门塔尔牛养殖规模扩大,“预计今年年底,全村肉牛养殖总量将达到1200头,到时候三河村将成为昭觉县养牛第一大村。”
随着产业增多,吉好也求一家致富之路拓宽:养牛、养鸡、经营小卖部。以前,吉好也求一家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而去年,一家年收入已达10多万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凉山民族地区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借着乡村振兴“东风”,昭觉县大石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如今已大变样,柏油路从国道延伸至村庄,两旁花草相间,菜地整齐,黄墙蓝瓦的民房错落有致。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