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海市——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上海市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共同成立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上海市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致力于提高翻译水平和国际传播能力。
基地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翻译研究与实践、专业领域合作、高端人才培养。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指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需要依托国际法律法规,而设在华东政法大学的基地符合培养熟悉国际法法律翻译专业人才的目标。他呼吁全国高校和行业协会从专业角度,共同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播和加强各行业的交流互鉴。近年来,人工智能给外语专业学科带来了巨大冲击,各单位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翻译学科的未来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基地的建立是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的尝试,更是各方共同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一步。他希望共同研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与实践项目,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翻译与国际传播相关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