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震荡调整,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多个板块出现回调。港股市场也出现震荡回落,恒生指数在18000点附近反复震荡,但回调幅度小于A股。
专家分析认为,本轮A股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预期落空和宏观经济数据疲软。此前市场预期央行会通过降息来推动经济复苏,但近期央行并未降息。央行行长表示,当前央行的主要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人民币汇率,如果美联储选择推迟降息,央行在降息方面就会比较谨慎。
近期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也低于预期,例如5月份的PMI数据回落至50%的荣枯分水岭之下,表明制造业出现了收缩。尽管此前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楼市的措施,例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等,但这些政策的推出目前来看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5月份居民贷款同比下降一半以上,说明居民按揭买房的积极性不高。房地产市场低迷可能会拖累整个宏观经济,对很多行业都形成影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了大约一成,和之前几年的高点相比,降幅更是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下滑,已经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拖累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贷款同比减少一半的情况下,居民存款却出现了大幅增长。今年1到5月,居民存款增加了接近9万亿元。这表明,由于对投资和消费缺乏信心,很多高净值人群更倾向于将资金以1%到2%的低收益率存放在银行,而不是进行投资或消费。当前市场面临的并非资金短缺,而是信心不足的问题。稳定市场信心,提振资本市场表现至关重要。
仅仅守住3000点是不可取的。从以往经验来看,如果仅仅将3000点作为目标点位,市场很容易跌破这个点位。要想真正提振市场信心,需要更有力的举措。
要从根本上提振经济表现。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只有经济持续向好,才能增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可以考虑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建议尽快放开剩余六个城市的限购政策,释放更多刚性需求。一线城市如果放开限购,将会吸引一部分刚需购房者入市,从而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在资本市场方面,近期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例如落实新“国九条”、出台“1+N”配套改革措施等,目的都是为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资本市场。这些制度性的改革措施着眼长远,而短期内更需要稳定市场信心,因为当前投资者信心不足,市场自身难以形成做多力量。
建议国家队果断加大入市力度,不仅要守住3000点,更要向上拉升20%左右,形成明确的上行趋势。如果能够从去年的低点2600点上升1000点左右,形成持续上涨的走势,那么市场信心就会得到提振,赚钱效应也会逐步显现,场外资金就有望大量入市。
还可以考虑成立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平准基金。平准基金既可以在市场低迷时提振市场信心,又可以在市场过热时进行降温,防止市场出现过度泡沫,最终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
对于当前市场,投资者不必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失去信心。一旦资本市场开始向上走,形成赚钱效应,就会吸引大量居民储蓄转移,形成牛市,甚至是大牛市。在当前市场处于3000点之下的时候,更要保持信心和耐心。从投资的角度,特别是逆向投资角度来看,现在是比较好的布局时机。
现在市场上,许多优质资产被严重低估,一些好股票的价格只有高点时的五折甚至更低,这样的投资机会可谓十年难遇。
价值投资知易行难,尤其在市场下跌时,许多投资者容易被悲观情绪左右,不敢低位布局,甚至担心手中的股票会跌没了。 实际上,只要你投资的是优质公司或基金,就不必担心“跌没了”的问题。 只有那些濒临退市的股票才有可能真的“跌没了”。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