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进度不断更新,湾区一体化的想象空间逐步打开。在时空格局和经济发展格局变革到来之前,台山必须率先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才能抓住机遇,打造广东连接港澳、参与 RCEP 合作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百千万工程”正是台山解决问题的破题之道。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台山响应号召,全力推进该工程的实施,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策马扬鞭自奋蹄。今年是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年,台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精神以及江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把握“大桥经济”“黄金内湾”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
推进“百千万工程”,壮大县域经济至关重要。过去一年多来,台山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 547.4 亿元,增速位列江门市第二位;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位列全省第四名,经济发展潜力位列全省第三名;被评为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入选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试点名单。优异的成绩背后,是台山争先进位、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成果。
发展县域经济,产业必须强大。台山坚持制造业优先,推动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省级特色产业园(金属材料),获批建设全省唯一的智慧农机产业园,金属制品及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 5 家省制造业 500 强企业和 24 家省专精特新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捷报频传,2023 年至今,共新引进超亿元项目 94 个,总投资达到 450 亿元。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沿着广袤的海岸线,台山唱响“海洋牧歌”,投放 152 个重力式网箱,下水全省首座达到中国船级社入级标准的大型养殖装备“台山 1 号”,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台山打造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品牌,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上川岛获评全国“和美海岛”,8 个景点入选大湾区“一程多站”精品线路。2023 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 126.8% 和 92.7%。
生态厚度决定发展高度。2023 年以来,台山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树 223 万株,完成林分优化 1.6 万亩、森林抚育 2 万亩,新造(修复)红树林 4020 亩,强化对 280 株古树名木的保护,增加 1 个省森林城镇和 12 个乡村绿化示范点,建设 4138 亩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森林覆盖率保持在 47% 以上。
众人拾柴火焰高。台山凝聚齐抓共促的合力,主动对接省纵向帮扶和横向协作单位,实施 30 个重点帮扶项目,成立 6 个“双百”共建基地。开展“侨助‘百千万工程’”行动,举办 300 多场乡贤座谈会,2023 年以来,侨捐款已超 6500 万元。县域强,则全省强。
台山将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着力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做好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环境基础等设施项目。
台山将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推动广海湾、工业新城提质增效,完善提升六大专业产业园,扎实推进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建设,加快与香港共建港邑绿色产业园,全力创建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示范区。还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人工智能、深海装备、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镇(街)一头连着城区,一头连着村居,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枢纽和“腰部力量”。激发镇域经济活力,推动乡镇能级再跃升,是台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当前,台山镇域综合实力不断壮大,4个镇(街)地区生产总值超50亿元。镇镇皆有精彩,比如斗山镇上榜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水步镇、四九镇入选省创新型专业镇创建镇,斗山镇、都斛镇、北陡镇、川岛镇获评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城镇服务功能的提升,带动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当前,台山美丽圩镇建设稳步推进,已完成74个入库项目,所有乡镇基本建成“七个一”。3个教育集团被认定为江门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排名全省第4,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企业是实施“百千万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台山引导21家建筑业企业结对16个乡镇,落实项目28个,其中海宴恒光渔光互补项目入选2023年省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
没有镇域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域的大崛起。接下来,台山将聚焦“1+4+7+9+N”,加紧完成16个镇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坚持一镇一策、组团发展。
在北部片区,强化台城龙头引领作用,提升大江、水步发展能级,推动四九、三合、冲蒌、白沙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围绕“8镇联动”,推动大江、水步与其他6镇强化交通互联、产业互融、服务共享、设施互用,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在东南片区,引导斗山、广海两个中心镇提档扩能,联动赤溪、都斛、端芬三个特色镇,持续推进“多彩台山魅力侨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建设。重点推动斗山创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广海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赤溪建设能源科普小镇。
在西南片区,按照“陆海统筹、岛湾联动”的思路,以川岛宿集、浪漫海岸、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为引领,深度开发川岛、海宴、汶村、北陡、深井沿海一线,提速发展高端滨海旅游,重点支持川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村是推进“百千万工程”最基层的单位。在台山,一支支乡村队伍接续奋斗,一个个特色产业加速崛起,一处处美丽景点徐徐展开,让不少乡村逐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023年,台山有83%以上的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其中8个村超1000万元。为做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台山探索了“市村统筹、飞地抱团”模式,投入资金1350万元用于商业综合体项目,帮助27条村增收108万元。此外还推广产业园“折股量化”帮扶模式,投入1250万元省级资金建设麻黄鸡和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24条村增收195.25万元。
台山还成立了28家强村公司和22个“富民工坊”,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活力。五福村打造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共富模式,入选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心所在。台山以特色产业为突破点,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台山已投产10个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项目,在建项目有12个,2023年的园区产业链总产值达到45.9亿元。“台山优品”初具规模,“台山蚝”和“台山青蟹”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新增了4个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和3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许多“土特产”发展成了“大产业”。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人居环境也不断改善。台山严控新建农房,提升既有农房,保护特色农房,3212栋农房焕然一新。“三大革命”和“全民清洁日”活动深入开展,让乡村环境从“环境美”转向“生活美”。全市自然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台山升级了197公里农村公路,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接下来,台山将继续推进乡村振兴。一方面,加快建设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六位一体”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台山优品”品牌,做强大米、鳗鱼、生蚝、青蟹等“土特产”产业,争取早日将广海渔获物集散中心投入使用。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培育“10+20”省市典型村,提升人居环境,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推动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
镇村发展强劲,则县域兴盛,县域强劲,则省市繁荣。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场景将在台山不断涌现,汇聚成一幅景美人和、产业繁荣的县域新画卷。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