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1 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医托”诈骗案的两名主犯作出了一审判决:被告人易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被告人邓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并处罚金十五万元。
易某和邓某均未上诉,目前法院判决已生效。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浦东检察院”)获悉,该团伙诈骗案分工明确,在上海各大医院进行“医托”诈骗,涉及受害者超过 1800 人,涉案金额高达 700 余万元。45 名团伙中的“老板、医生、医助、医托”被告人分别被检察机关以“诈骗罪”提起公诉,其中 3 人为具有行医资质的执业医师。
浦东检察院在案件判决后,仍旧紧抓问题根源,针对“具有正规行医资质的中医馆经营不正规”的问题,发出相关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三甲医院不少病人“挂号不就诊”
2023 年年中,公安机关接到报案称,郑先生带母亲前往上海浦东新区某三甲医院看胃病,在挂号后等待就诊期间,被一位“病友”带到附近一家中医诊所就诊,花费超过 8000 元,怀疑自己遭遇了诈骗。根据这一线索,公安机关查看了该医院的挂号系统,发现近期出现了不少病人“挂号不就诊”的情况。
当医院医生对这类病人进行电话回访时,病人透露,他们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遭遇了与郑先生相似的经历,在“病友”推荐的中医诊所花费了数千元购买药方,并已经自行服药了。
据上述三甲医院医生介绍,该院医生每次最多开具 14 副包含两周药量的处方。但有患者告诉医生,他们在其他地方开的 10 副中药就花费了 3000 多元。
经公安机关侦查后发现,受骗患者支付的每副中药费用在 200 元至 800 元不等。
除了医院之外,2023 年到 2024 年年初,还有多名患者直接报警反映“自己可能被骗了”。这些患者无一例外都被“病友”带到了某家中医馆,并在中医馆内找到某知名医院“退休专家”看病。
其中,有患者“长了个心眼”,在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后发现没有效果,就找人鉴定了这些中药处方中“名贵药材”的真假,结果发现所谓的“名贵药材”其实是用便宜货来以次充好的。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陆家嘴公安处在侦办案件中发现,出现这种“病友”的医院远不止这一家,多家上海著名的三甲医院也出现过类似的“病友”。
这些“病友”不仅把病人带到中医馆,还帮着病人一起付费、挂号、开药、买药。事后,“病友”还与病人添加了微信,讨论恢复情况和抗病经历。他们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是想让病人“吃完再来开药”。
警方调查发现,在病人开药后,“医托”可从中抽取 55% 的提成。病人复诊,“医托”还能获得一份提成。
“医托”拉单,多家医馆接单
根据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取得的多份法院判决文件,该诈骗团伙不仅规模庞大,内部架构也十分复杂,除“医托”之外,各个环节都设有“托儿”。
冯某英是该诈骗团伙中的一名“医托”。2022年以来,该案主犯易某和邓某开始招募“医托”,冯某英是首批招募的“医托”之一。
冯某英的任务是前往上海知名的三甲医院“拉客”,伪装成患者,通过虚构事实、夸大医疗效果,诱骗病患到荣某堂、心某佳、济某堂等中医门诊部就诊。
经审计核查,冯某英共诈骗了13名受害人,金额达8.4万余元。
冯某英只是这一诈骗手法中的“前期环节”。法院判决书显示,易某和邓某除了雇佣“医托”外,还聘请了综合管理人员负责记账和发放工资,闫某芳负责计算提成,唐某敏等人负责将处方从前台发到药房,王某、华某等作为“医生助理”负责制定患者服药的具体疗程,并聘请了3名持有医师资质的中医医生坐诊开处方。
这两名主犯还花钱租用多家正规中医门诊部的“诊室”,安排聘请的医生“进驻”,并单独设立收费窗口。
易某与上述中医门诊部的外包中药房负责人袁某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约定由袁某萍负责减少药材种类和含量,将所有处方用药成本统一控制在每副中药21元左右。
换言之,无论患者拿着多么“昂贵的处方”去抓药,最终拿到的药材每副成本都只有21元左右。
据浦东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傅慧介绍,在“医托”诈骗案中,“医托”负责将患者带到中医馆,协助挂号、付费和抓药,之后可以拿回自己支付的费用,并根据患者开药订单金额领取提成;“医生助理”是一群无资质人员,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他们在处方送往药房的过程中可以更改医嘱,根据患者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等随意改变疗程。
傅慧表示,如何证明某副中药药方有无问题,是案件办理中的难点。
“从取证角度看,我们很难判断药物是否有效。”傅慧介绍,公检双方邀请了3名中医药专家,对警方在中医馆扣押的有效药方(即明确患者姓名和病症的药方)随机抽查了500多份,发现这些药方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处方格式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剂量和煎服方法不明确;二是处方存在“药不对症”的问题。
为何如此多的受害人会接连上当受骗呢?
2023年7月,公安机关抓获了以易某、邓某为首的十余名犯罪嫌疑人,并于同年8月移送浦东检察院审查起诉。2023年11月起,浦东检察院陆续对易某、邓某团伙的“老板、医生、医助、医托”共计45人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法院已对包括主犯易某、邓某在内的所有被告人做出判决。法院认定,被告人易某、邓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构成诈骗罪。
涉案中医诊所已被相关部门要求停业整改。
检察官傅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案件告一段落,但我们发现了关联问题。大量受害人受骗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被带去的中医馆拥有正规行医资质,但‘医生’和‘医助’往往是非正规的。”
傅慧指出:“上海名医众多,长三角地区患者常来上海就医。如果管理不到位,患者容易被带到正规诊所中的非正规门诊。”她认为,正规诊所出租门诊的行为让受害人丧失了辨别能力。
傅慧暗访过上海各大医院附近的中医诊所,发现有的诊所将诊室出租给个人,甚至整层楼出租给个人。
“这就像在商场租柜台。不同位置的门面价格不同。结账时看似在商场收银台统一结账,但实际使用另一套结账系统。这样的操作让民众更难识别骗术。”
傅慧表示,检察机关将与相关部门研究综合治理方案,“针对此类诊所,应制定介入管理细则和日常监督台账,不能放任不管!”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