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基础面结构性复苏和“资产荒”行情持续的背景下,机构对债市长期持乐观态度。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央行借券和临时正、逆回购操作可能对债市短期表现造成扰动,但由于债券供需格局尚未改变,“债牛”行情结束还为时尚早。
目前,长端利率要向下突破关键点,可能还需要看到降息落地。
牛市环境有逻辑支撑
可以看到,尽管受央行宣布“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及“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消息的影响,7月初债市收益率一度震荡上行,但随着偏空情绪的消化,7月8日至12日,长端利率呈现“阶梯式”下行走势,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至2.27%附近,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回落至2.47%左右。
对央行和市场的博弈,华西证券研究所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肖金川认为,央行近期表态体现了管控利率下行节奏的决心,但目的是阶段性控制利率下行速度,而不是强行扭转利率方向。
多重利好因素也在影响债市的正面表现。从基本面看,6月CPI同比微增,环比修复动力受限,需求疲软迹象明显。6月社融增速继续下行,居民和企业信贷双双走弱。理财规模回流以及“资产荒”下的保险配置压力仍然存在。
降息落地可能突破长端利率关键点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小幅波动。一位机构交易员表示,要看到长端利率向下突破关键点,可能需要等待降息落地。
肖金川也认为,未来长短端利率均可能依靠降息落地打开下行空间。根据央行此前表态,10年期国债收益率2.2%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2.4%或成为监管调控的触发点。
关注政策边际变化
虽然乐观情绪仍为主流,但也有机构对后市表现持谨慎态度。
有观点认为,尽管央行暂时不会进行实质性“卖债”操作,但其借券卖债的相关细节已相对明确,操作落地难度不大。管理层近期已多次强调要推进借券和正回购进度,并提示长债风险,说明其对利率调控的意愿不容置疑。
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表示,近期债市走势将可能加速央行政策落地。
目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地方债发行都对长端利率下行有制约作用。民生证券研究院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认为,在重要的政策窗口期,对市场谨慎观望是合理的。
8月至9月地方政府债券供应可能加快。谭逸鸣指出,考虑到经济仍在波浪式修复,以及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低于预期,财政政策需要继续发力。三季度政府债供应回升是确定的,8月将是发行高峰期,净融资可能超过万亿元。这意味着,三季度供应因素将进一步影响市场流动性。
在多空博弈背景下,一些机构认为风险规避仍是合理的策略。在降息节奏不确定的情况下,长短端利率可能震荡,但仍然是布局时机。目前,利率债仍是优选资产,机构可根据负债情况积极配置中长久期利率债或信用品种,等待降息落地。
但也有一些机构持相反观点。一位交易员表示,目前配置点位还不合适。市场近期呈现出“急跌慢涨”特征,在当前点位做多可能风险过大。降低久期和仓位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吕品则认为,债市回调幅度可能较大,央行对利率有控制手段,降低久期可能也非最佳解。他建议在7月降低仓位,以保住上半年收益,等待央行操作落地。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