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和券商裁员、降薪的消息引发热议后,银行业再次成为金融业薪酬调整的焦点。有媒体报道称,建设银行将实施大规模降薪,总部员工降薪幅度至少 10%,高管降薪幅度可能更大,多数子公司减薪幅度高于总行。民生银行的部分地区分行也被传出年底前降薪幅度高达 50% 的消息。
自 5 月份平安银行传出“降薪”消息后,银行业的薪酬变化再次引发广泛关注。网络上流传着部分自称为上述银行员工的网友表示已“被降薪”。
第一财经记者向相关国有大行求证,但未得到确认。部分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已关注到相关传言。北京地区一些基层工作人员表示暂未听说相关消息。民生银行内部人士表示,相关传言为不实消息,但强调经营压力下降本增效是大势所趋。
金融业人士表示,当前银行业尚未出现普遍性降薪。社交媒体上“晒”降薪的以年轻的一线银行员工居多,并不具有普遍性。多位银行业人士认为,行业降薪已是预期趋势。一方面是经营压力加剧,降本增效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是金融系统的高薪现象面临调整。
今年以来,部分银行已开始强调降本增效。国有银行如建设银行管理层多次公开表示要摒弃规模情节。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下半年将持续深化挖潜增收、降本增效。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不仅要关注银行整体薪酬策略,还要客观看待银行员工薪酬调整背后的薪酬结构变迁。近年来,银行员工的基本工资比例下降,绩效薪酬比例上升,不同部门和分支行的差距扩大。薪酬制度完善后,银行普遍加大高级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的延期支付力度,这也是部分员工当期收入减少的原因。
董希淼强调,银行业薪酬总量与经营业绩挂钩。在银行业利润增速下降、资产质量面临压力的情况下,银行员工薪酬水平受到影响在所难免。如果未来银行业绩向好,员工薪酬将保持基本稳定,但不同银行之间的差异还会拉大。
券商分析师表示,营收负增长导致银行业的人员成本管控压力加大。管理费用增加是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的原因之一。自去年以来,股份行已开始压降开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多数上市银行管理费用同比增速较去年呈下降趋势,其中区域性银行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股份行、国有大行。
在职工薪酬计算方面,人均薪酬公式为:人均薪酬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 - 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初员工总数 + 期末员工总数)/2)。
据Wind统计,2021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2家的人均薪酬同比增长,20家同比下降。下降家数比上年的16家增加4家,且降幅整体扩大。
人均薪酬降幅较大的银行包括上海银行、长沙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等城商行,以及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行,其中3家城商行的降幅超过10%。
国有大行中,仅建设银行人均薪酬同比下降,降幅约为1.65%。
从人均薪酬绝对值来看,国有大行总体低于股份行和城农商行。2021年,除交通银行人均薪酬超过40万元,其余五大行的人均薪酬普遍低于36万元,排名靠后;人均薪酬超过50万元的上市银行主要为城商行和股份行,其中包括江苏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等11家。
整体而言,上市银行间人均薪酬分化较大。2021年,人均薪酬最高的江苏银行(60.74万元)与人均薪酬最低的西安银行(31.38万元)相差近30万元。2022年,人均薪酬最高和最低的银行分别为中信银行(63.40万元)和常熟银行(29.67万元),二者相差一倍多。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