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体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水平整体较高。持续的科技投入保障了高水平、大规模科研产出,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超3.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专利申请量和科技集群数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为我们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奠定了重要基础。
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仍存在“两张皮”问题,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有待推进。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转化。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近年发展成果显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备受关注的未来产业新领域,大多得益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应用。技术进步,尤其是技术革命性突破,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关键动力。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创新链和产业链政策协同。我国也重视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对接,经济发达、科技资源丰富的地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
科技成果转化既是创新链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的关键。完整的创新链不仅包括技术研发,还包括成果产业转化和市场价值创造。纵观各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史,创新链任何环节缺失都会影响其完整性,削弱科技创新动力。缺少技术研发能力,难以形成产业技术进步内生动力,也无法推动产业融入全球高端领域。缺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研发缺乏市场验证机会,迭代更新和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大国,我国具备构建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基础条件,能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优势与产业发展优势互促共进。
为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需有效解决现存难题。一方面,全球变局加速演进,外部打压遏制升级,西方国家加大技术交流和人员流动审查,中断合作项目,不利于成果产业化。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卡点较多。技术研发主体定位不明确,创新链环节缺失,基础性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重大科研项目考核目标缺乏产业应用或扩散考量。金融服务对创新链支持不足,对创新失败容忍度较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并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面向未来,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产业和产业链,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打造未来产业。要推进科技创新向产业竞争力的转化,持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力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大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发挥风险投资和耐心资本在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及时产业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