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发布了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4年第4期)。其中,一家准备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因科创属性评价指标涉嫌“造假”被通报业内。
上交所在现场督导中发现,该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和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达到压线水平。企业在审核期间与十余名专职研发人员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将非研发岗位调整为研发岗位,企图抬高比例。
上交所披露了对发行公司D实施保荐业务的现场督导情况,详细披露了发行公司D“注水”科创属性指标的细节。
上交所发现,发行公司D在IPO报告期内新增了大量研发人员,但部分人员的专业背景与研发岗位不符。发行公司D的20余名专职研发人员在报告期内参与了生产环节工作,如录入和审批生产单据,与申报文件的披露和研发工时台账记录不一致。保荐机构未充分核查专职研发人员同时从事生产活动的合理性和对研发人员认定的影响。
发行公司D在审核期间与十余名专职研发人员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将非研发岗位调整为研发岗位;在报告期末,发行公司在OA系统中将十余名专职研发人员的所属部门从生产车间改为研发中心。保荐机构未充分关注岗位调整与申报文件披露的差异,未核查研发人员岗位调整的依据。
发行公司D此前将部分专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和社保计入生产成本,申报前将相关薪酬调整至研发费用,保荐机构未核查薪酬调整的合理性和依据。
在现场督导后,保荐机构主动撤回了该公司的上市申报。
2024年,资本市场的关键词之一是“严监管”。从审核动态中可以看出,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的严监管态度始终如一,IPO全流程严监管政策风向愈加清晰。
交易所对IPO申报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明显加大,5-6月采取监管措施的频次显著提高。最新一期审核动态显示,2024年5-6月,上交所对7家IPO申报项目和2家再融资申报项目中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采取纪律处分9次,监管措施18次,涉及7家发行人和11名相关责任人,8家保荐机构、5家会计师事务所、2家律师事务所和34名签字人员。此前一期审核动态披露,2024年3-4月,上交所对3家IPO申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纪律处分2次,监管措施9次,涉及3家发行人和6名相关责任人,4家保荐机构、2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律师事务所和14名签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