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从民盟中央获悉,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提案》。
提案提出,应适时清理阻碍评价改革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等,尽快停止行政主导的“戴帽子”运动。
提案指出,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不良倾向,是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关键。
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以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取得一定进展,但效果不明显。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新评价指标形式主义、落实不力;一些禁止做法仍未根除;院系和教师参与度有限;行政部门一边强调去“帽子”,一边又推行“帽子”。
二是新型评价体系思路不完善;分类评价机制对教师和科研人员、应用型本科和师范院校区分不够细致;原创性教育成果长期性和目标考核短期性矛盾。
三是评价内容多元化,欠缺以人为本;过分看重经济价值,忽视创新性、贡献性。
四是科教融合不够,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比例较低。
为此,提案建议:
一是提高改革领导和协同层级,包括推进联合会议制度、组建巡察工作组、清理阻碍改革的政策文件。
二是明确人才评价应以立德树人、服务国家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树立正确教育评价观念、重构人才评价观念、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开展评价。
三是立足实际,避免形式主义,实现学术治校、特色治校、弱行政,包括制定个性化评价标准、降低体系行政性、停止“戴帽子”运动。
第四,制定符合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人才特点的分级评价标准,实现差异化评价。
一是教育部牵头建立不同学科的国内外推荐期刊和会议目录,扶植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期刊。
二是区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型工作的评价机制。
对基础研究成果,采用代表作评价制度。对应用研究成果,以重大技术突破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指标。
三是加大对原创性、前沿性和技术挑战性项目的支持力度,开辟快速审批通道。
第五,吸纳多方参与教育评价体系标准的制定,提高政策方案的实用性、科学性。
一是吸纳各级各类教育领域人才参与政策方案的制定,广泛征求科技人员和相关专家的意见。
二是完善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培养产教融合的混合所有制评价机构。
三是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积极引导和宣传,听取社会公众对教育评价改革的意见。
第六,深化科教融合改革,通过制度设计增强教学活力,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一是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要紧密贴合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二是确立配套制度,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带入课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