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教育。
例如,一年级拼音教学,教育部明令禁止幼儿园提前学习,培训机构也不得开设相关课程,提倡让学生一年级从零基础学起。令人不解的是,一年级老师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拼音教学,许多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更令家长费解的是,拼音知识贯穿整个学习生涯,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每次语文考试的第一大题都是看拼音写词语。这让家长们疑惑:既然拼音如此重要,为何教科书不安排更多时间让学生扎实学习拼音?为何不能用一个学期只学拼音?
其实,教材这样的安排是有原因的:
专家认为拼音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会继续学习,一年级无需过分深入,因此课时安排较少。而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者回忆,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几乎都在学习拼音。
专家认为,拼音需要在学习中不断使用和巩固,因此一年级无需掌握得很扎实,只要认识基本音节,能认读即可。在随后的语文学习中,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拼音技能自然会娴熟起来。
第二,当前的一年级语文教育主张让学生尽快认字阅读,因此识字量较大,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
曾经的语文教育要求先学拼音再认字。但现在要求先认字再学拼音。一年级教材的第一单元并非拼音,而是课文,这与语文改革密切相关。
语文改革提倡大量的阅读,要求一年级就开始进入阅读状态。教材安排的识字量很大,每课约20多个生字,有些只需认读,有些还要求书写。目的是希望学生尽快积累识字量,自主阅读。
但这样的安排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包括拼音学习和认字过量。改革后,许多家长反映语文太难学,超出学生认知。
拼音只是识字工具,考试不应该过多考查拼音。学习拼音的目的是为了更快认字,因此拼音的最大作用是识字。
当前语文考试中关于拼音的考查过多,包括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考查等,占比约为 10 分。
不少孩子由于一年级拼音基础不牢,导致此类题目失分频繁。
既然对拼音要求如此之高,为何不让孩子们在一开始打好基础?若仅仅将其视为识字工具,为何年年都要考察呢?这岂不正自相矛盾?现今教材明显高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
一方面让孩子们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升入一年级,另一方面却提升难度,难道孩子们都是天才,随便学学就能掌握知识?试看一年级教材,在孩子刚学习拼音、认字时,就让他们练习看图写话,进行阅读理解,这不是拔苗助长吗?除了挫伤孩子们的信心,还能有什么意义?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分享。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