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昆玉8月2日电 (史玉江 马春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七连,有一座雕刻精致的仿古建筑门楼,既是手工艺人宋玉的家,也是他实现梦想的舞台。
宋玉创作的玉雕作品。史玉江 摄
“我希望更多人通过我的作品,走进昆玉,走进新疆兵团。”宋玉望着自己的玉雕作品,说道。
这里就像一座私人“博物馆”。走过大门,进入展厅,摆放着大小不一、千姿百态的百余件玉雕、木雕和书画作品。
记者注意到,展厅一角还有一些物件,比如斗笠、水果篮子、浴盆……每个物件旁都附有说明卡。
方寸之间雕刻大千世界
宋玉和他的工作室。马春燕 摄
走进宋玉的工作室,伴随着打磨器发出的沙沙声,他专心致志地雕刻着一块条形玉石,桌上堆放着各种雕刻工具。
“只要静下心来,就能做出满意的作品。构图、雕刻、打磨、抛光,每个步骤都要精益求精。”宋玉说。
今年是新疆兵团成立70周年。为此,宋玉精心制作了以手工文牒、鹅卵石笔筒、墨玉料印章等为代表,展现新疆兵团风貌的纪念品。
宋玉从小喜爱雕刻,求学期间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在河南南阳从事玉石雕刻。
2009年,宋玉举家来到二二四团定居。这里荒漠中遍布的胡杨和红柳树根,经他之手变为茶台、木凳、艺术摆件。
“我们一开始都不相信那是他做的。”同连队的职工李达生说。
逐渐融入团场生活的宋玉,在生活中发现了越来越多“宝贝”——玉石、鹅卵石、葫芦、树根、枣核……“这里能用的材料很丰富,文化也很多元,日常的劳作和生活给了我很多灵感。”
雕塑作品展现“玉枣之乡”
在宋玉看来,将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草根堂”,不仅表明自己生活在基层,也诠释着艺术源于生活。
工作室的展架上,一件小孩抱着一颗硕大红枣的玉雕作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件作品叫《西域圣果》,讲述的是二二四团的红枣产业。”宋玉介绍说,这件2018年创作的玉石作品荣获新疆兵团第四届基层文化能人奖。
《西域圣果》。史玉江 摄
位于昆仑山脚下的二二四团被誉为“玉枣之乡”,种植红枣的劳动场景给了宋玉灵感。
多年来,宋玉还创作了玉雕《枣趣》,农民画《和田玉枣》,水墨画《垦》等一批以“枣”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我想展现二二四团职工群众不畏艰辛,边种枣边治沙的奋斗经历,以及现在红枣丰收的幸福生活。”
手工艺人的坚守与传承
看到宋玉在雕刻事业上的成就,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据统计,前后有近200人跟随他学习。
李延春曾学过餐馆的菜雕,是宋玉最早收的徒弟。由于之前学过玉雕和木雕,所以对雕刻上手很快。现在,李延春农活一忙完,就会赶来和宋玉一起制作大型雕塑《拓荒》。
《拓荒》雕塑高5米,长9米,目前骨架已做好。宋玉表示,他和三个徒弟已干了30多天,计划在8月完工。
李延春说:“跟宋师傅学习这么多年,不仅让我的业余生活更充实,农闲时还能多挣些收入。”
在昆玉,宋玉的雕刻故事仍在延续,他用一件件作品诉说着自己独特的人生历程。(完)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