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身份证”来了。公安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最近公布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持有合法身份证的公民可以自愿向公共服务平台申请网号和网证。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网络身份管理进入新阶段。根据意见稿,所有持有合法身份证的公民可以向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平台自愿申请专属的网络标识——网号和网证。这不仅体现技术创新,也是网络安全管理的重大进步。
什么是“网号”和“网证”?网号是与公民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的网络身份符号,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网证是包含网号和公民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对于“网络身份证”的出台,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认为这种管理制度限制了言论自由,甚至约束了人身自由。这种担忧过于杞人忧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身份证”的目的是约束坏人、保护好人。只要光明磊落、遵纪守法,就不必担心。
网络空间存在许多乱象。有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攻击他人、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甚至帮助敌对势力发动舆论战。在这些乱象之下,受到伤害的都是守法公民。其实,“网络身份证”与现实身份证是一样的,只是为了管理和治理。遵守法律、行为端正的公民会害怕现实身份证吗?只有心怀不轨者才害怕以真面目示人。网络乱象早就该治理了。
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此次推出的“网络身份证”旨在构建更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网号和网证的发放将实现网上的实名制管理,有望大幅降低网络诈骗、身份盗用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络身份证”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为公民提供了新的网络身份识别工具,也为网络交易和线上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网络身份证”的推广使用,我们可以期待网络空间更加秩序井然,公民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