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上,吉林化纤集团凭借“中国第一”的业绩和荣誉,见证了中国化纤产业从追赶到领先的历程。
2024年,吉林化纤迎来了建成投产60周年。
一路走来,吉林化纤历经四大发展阶段: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砥砺奋进、跨越新时代十年。
艰苦创业
1959年,吉林化纤的前身,吉林市人造纤维厂筹建处成立,克服重重困难,建成新中国首批粘胶纤维生产线。
1964年,吉林化纤第一根粘胶短纤维喷涌而出,完成了东北人民穿衣问题的使命。
改革创新
80年代,吉林化纤开始二次创业,进军人造丝行业,并于1986年建成投产。
90年代,吉林化纤与意大利蒙特公司合作,拓展产品线,实现了从纤维素纤维到合成纤维的转型。
砥砺奋进
2005年,吉林化纤与蒙特公司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吉盟腈纶公司。
吉林化纤不断消化吸收创新技术,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替代进口、产品出口的飞跃。
跨越新时代十年
随着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吉林化纤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老国企创新转型之路。
为确保稳定的原材料供应,1989 年河北吉藁联合化纤浆厂成立。
1998 年,吉林化纤自主研发的竹浆纤维上市,2003 年竹纤维走向市场。2005 年 11 月,吉林化纤集团发起成立“天竹联盟”,迈上绿色、可持续、循环、创新和发展的道路。
“天竹联盟”所有成员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传播竹文化、实施竹战略、制定检测标准和行业运行规则,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0 多年来,天竹联盟已成为中国纺织行业创新的标杆,也是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典范。
在新时代十年跨越发展阶段,优化升级存量,调整结构增量,强化和扩大核心主业,努力开创转型发展的局面。
遵循“优化资源、提高效率、突出价值”的发展思路,深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通过核心技术创新迭代,推动产品、装备和环保达标排放升级。
十年来,公司依托创新成果转化,投资 326.8 亿元,新建并投入使用 50 个项目,人造丝产能增加 7.2 万吨,增长 3 倍;腈纶产能增加 29 万吨,增长 1.2 倍;天竹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联盟成员增加 178 家,增长近 2 倍。
2012 年,5000 吨碳纤维原丝项目投产。
凭借与腈纶生产技术同源和与人造丝管理同类的优势,经过近 17 年的发展,吉林化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丝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碳纤维的“两束、三全、双路线”发展定位非常清晰,支撑着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半壁江山。
目前,吉林化纤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最优质的人造丝生产企业,产能超过 12 万吨;全球最大的腈纶纤维生产企业,产能达到 53 万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竹纤维生产企业,产能达到 15 万吨;全国规模最大、牌号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拥有原丝产能 16 万吨、碳丝产能 5.5 万吨。
60 年来,吉林化纤发展步伐铿锵有力的关键词就是创新。
六十年如一日,吉林化纤始终坚持不懈地创新,不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这家企业始终相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吉林化纤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资源效率最大化的效率驱动型创新、产业链上下游联合的工程设计型创新和基础研发型的原始创新,助力四大主业创新发展。
一组“创新说明书”也成为生动的注脚:建立了 1 个研究院、9 个研究所、6 个检测实验室和 20 条小实验线,培养了 800 多名科研人员,陆续完成了 3000 多项创新课题,获得了 154 项国家专利,起草了 16 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研发了 1000 多种新产品,实现了科技领先和自立自强,支撑着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通过与长客、商飞、一汽、中航工业集团、航天四院等企业开展应用型研究,吉林化纤助力提升材料性能,促使碳纤维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促进企业壮大发展。
吉林化纤依靠自身优势开拓新路,吉林市的高质量发展也得到国际友人赞赏。
吉林化纤建成投产60周年庆典上,多位外国友人格外引人注目。
意大利FILOFIBRA公司销售总监马可表示,60年来,吉林化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竹碳长腈等产品蓬勃发展,成为纺织行业全球领跑者。
土耳其吉泰克斯公司吉达女士称赞吉林市城市建设大变样,沿江绿化带、平坦道路和灯光秀令人印象深刻。她相信吉林化纤和吉林市未来将更加辉煌。
印度尼西亚斯必科公司斯班迪先生表示,期待与吉林化纤加强合作,不仅在产量和质量方面,还将在服务和技术领域提供支持。他赞赏吉林市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人民,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城市之一。
吉林化纤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近年,吉林省委省政府扶持吉林化纤做大做强,打造千亿级碳纤维产业集群。吉林市委市政府更是推出多项举措,支持吉林化纤做优做大,促进碳纤维产业链完善和延伸。
吉林化纤走过60年光辉历程,未来将继续奋勇向前,开创新的辉煌篇章!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