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耐 多地招数应对烤”验


近期,全国多地,特别是江南地区高温持续加剧,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最高气温屡创新高,热浪滚滚,宛若火炉。高温严酷的考验下,保障电力、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大型项目施工进度、正常生产和户外工作者清凉消暑,都面临着不小挑战。各地采取何种措施,应对高温影响?

连日高温,户外劳动者仍然顶着烈日辛勤工作,保障他们的健康和清凉尤为关键。自八月起,安徽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高温,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孙文茂从事建筑业已八年有余,往年这种天气,他和工友们常常要在烈日下作业。

当前项目是医院停车场,与就医便利密切相关。为保证施工清凉,施工方在作业区域上空搭建了一块巨大的防尘遮阳天幕。从高空俯瞰,这块天幕犹如为孙文茂等人撑起一把巨型“遮阳伞”,将露天作业变为“室内作业”。

蓝色防尘天幕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能够减少80%以上的扬尘,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施工区域内体感温度也有所下降。

酷暑难耐 多地招数应对烤”验

安徽建工三建集团项目经理陈凯表示:“坑内的温度比室外温度低4~5摄氏度。围墙和基坑周边都安装了喷淋系统,可以释放水雾,起到降温作用。在基坑作业面,我们使用冰块和鼓风机配合,为工人降温。”

施工方还延长了午休时间,并配备了空调纳凉房、冰饮、绿豆汤和药品等防暑降温措施,确保工人身心健康和施工安全。

高温酷暑下,各地纷纷推出“送清凉”举措,保障户外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例如,上海部分社区近期设立了“一瓶水”补给点。

近日,上海白天最高气温一度达到40摄氏度,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甚至红色预警,外卖订单量增长10%至15%。外卖骑手张文强开始了一天的午高峰配送,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他已完成近10单配送,汗水浸透了衣衫。从事外卖配送八年的张文强表示,这种天气,多补水是当务之急。

今夏,张文强补水有了新去处:“一瓶水”补给站。除了张文强这样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都可以免费取水。补给站通常设置在小区门口的保安室、电动自行车换电站、餐厅等地,方便他们取用这瓶水。

除了保障户外工作者人身安全,高温天气下,保障电力供应也尤为迫切。近日,国网响水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副班长孟鹏带领团队前往维修现场,工作人员在夜间红外测温时发现了该线路的故障隐患。为了不影响供电,他们需要带电作业,更换分段开关。

八月以来,江苏持续高温,各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电网负荷高位运行。为应对高温,当地提前制定保障预案,加强重载变压器运行监测,提前组建应急抢修队伍,部署抢修人员和车辆,开展不停电作业。

这一天,几辆黄色“大家伙”开进了浙江安吉山里。这是国家电网湖州公司为保障当地用电调配来的 2000 千瓦中压发电车。

连日来,当地最高气温均超过 40 摄氏度。国网湖州公司技术员陆洋深知山区供电能力普遍有限,旅游旺季叠加高温炙烤,对供电主线路和他的同事团队的技术保障形成巨大压力。

中压发电车的到来,极大缓解了用电负荷压力。这天清晨,陆洋和同事早早出发,赶往发电车调试点位。中压发电车是一种车载可移动分布式电源,堪称移动“巨型充电宝”,直接输出 10 千伏高压电。通过架空线路接入配电网,发挥临时电源作用。

据悉,受高温影响,7 月以来截至 8 月 6 日,国家电网经营区负荷四次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 11 亿千瓦,最高达 11.8 亿千瓦(7 月 24 日),同比增长 9%。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 4 个区域电网及江苏、浙江、山东等 16 个省级电网负荷 68 次创新高。为应对高温天气,国家电网统筹调配全网资源,大范围开展跨区跨省送电,通过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实现电能余缺互济、精准匹配,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除了保障用电,高温下,不少城市的公共轨道交通设施暴露在户外,对线路运行带来不小挑战,安全高效运转成为重要课题。

连日来,江西多地高温炙烤,在南昌地铁三号线莲塘车辆段的作业区,热浪扑面而来,地面钢轨散发着热量。从事轨道养护工作十几年的赵建业正和同事进行检修。

一段 33 条轨道线路是户外路段,自然环境下易受温度变化影响。高温下,轨道的温度变化牵动着赵建业的神经,因为轨道有可能出现变形等安全风险。

于是,高温天气以来,检修由常规每天一次调整为每两小时一次。如果出现轨道变形的迹象,又该如何应对?

南昌中铁穗城轨道公司轨道检修工于航表示:“刚刚测量的轨向偏差值是 5 毫米,针对这种情况,而且温度持续升高,我们会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像现在加的海绵条,通过这种简单直接的浇水降温法给钢轨降温。”

轨道温度明显下降后,检修工立即使用拨道器拨回线路,再进行精调,以此保障轨道的安全稳定。

连日来,湖南省怀化市高温橙色预警频发,气温高达 37℃ 以上,影响当地农业生产。正值晚稻插秧时节,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溪口村,种粮大户臧仁琛正忙着组织农机栽插晚稻秧苗,尽管栽插效率不错,但他心中也有些担忧。

种粮大户臧仁琛表示,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秧苗容易晒伤,影响成活率,恐会影响未来的产量。

为此,当地农业部门组建了十余支农技小队,分区域负责协助农户管理水源、防治病虫害。小队成员杨荣每天都会查看秧苗栽种情况。

为了确保水稻供水,他们根据不同的种植品种,制定了针对性的田间用水管理计划。

高温不仅会引起缺水,也会诱发病虫害。当地每七天就会对病虫害进行一次防治。

双管齐下的防控措施让臧仁琛安心不少,他对今年晚稻的收成也更有信心。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空调维修工服装-做空调维修工后悔了
  • 以色列北部多地拉响防空警报,以军称约30枚火箭弹进入领空
  • 黎卫生部:以军4日袭击黎巴嫩多地造成超150人伤亡
  • 多地公告:售罄、约满!杭州这一幕,回头率100%!
  • 发布楼市利好政策、开通房产超市 多地因城施策激发市场活力
  • 稳中求进,笃行致远
    上一篇 2024年08月13日
    徐州长城油烟机维修服务中心-《今日汇总》
    下一篇 2024年08月13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09447454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