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再传佳音,上海安钛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产品“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的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该技术首创,超越国内外同类产品,有效满足阵发性房颤治疗的临床需求。
今年以来,上海共3款国产1类创新药、3款进口创新药、6款Ⅲ类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其中浦东企业占据重要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创新药械企业积极出海布局,取得显著进展。多品类创新药械蓄势待发,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投入发展。
2023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3781亿元,占全市40%。随着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初具形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宜明昂科与Instil Bio达成协议,Instil Bio将获得宜明昂科PD-L1xVEGF双特异性抗体IMM2510和CTLA-4抗体IMM27M在海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推动产品全球化。
德琪医药全球首个XPO1抑制剂“希维奥”在马来西亚获批上市,并已向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递交上市申请。
出海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浦东创新药械企业探索出自己的道路,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全球市场,为企业解锁长期增长潜力。
随着创新能力提升和国际接轨,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广阔的背景下,崔昳昤强调国内创新药企的“出海”征途正在展开。
和黄医药作为推动呋喹替尼在美国和欧盟上市的先锋企业,彰显了中国创新药的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呋喹替尼上市后,2024年上半年在美国市场销售额达到1.305亿美元。
浦东新区的创新药械企业已将“国际化”作为标签,崔昳昤指出,突破的关键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和全球同步的策略。和黄医药所有候选药物均为自主研发且具备全球注册潜力,并遵循最高标准的国际多中心临床。
除了抗肿瘤创新药,创新药械的多品类也即将大放异彩。君实生物的PD-1迎来国内适应症扩容,并获批美国鼻咽癌适应症。特瑞普利单抗作为首个获批美国的国产PD-1单抗,在多个海外国家上市申请取得进展,商业化前景光明。
为大力支持创新药械“出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浦东正积极推进《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对创新药的海外注册和销售提供资金支持。
该意见还鼓励企业与跨国企业合作,对高额首付款的海外权益许可交易给予一定支持。这一“真金白银”的支持无疑为有“出海”意向的企业注入信心。
方润医疗是能量外科器械和肿瘤消融器械领域的佼佼者,在微创医疗器械市场布局广泛,业务覆盖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方润医疗及其子公司已持有 20 多张产品上市注册证。
“近年来,公司产品的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市场高度认可,净利润成倍增长。”
方润医疗总经理汪虔表示:“我们努力把握市场机遇点,全力打造方润的强大实力。”“‘出海’是我们的重要战略布局,除欧洲等发达医药市场外,还将大力推进南美洲、中东和‘一带一路’市场的拓展。”
浦东企业的“出海”市场已不再局限于欧美。
国内首家获得铥激光产品上市许可的瑞柯恩公司目前是我国泌尿外科激光领域的首选品牌。
瑞柯恩董事长李会永透露,计划首先进军“一带一路”国家,如东南亚、中亚等地区。
发达医药市场规模庞大,新兴医药市场同样增速迅猛。
对此,崔昳昤深有体会:“欧美市场一直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首要选择,但近年来,‘出海’‘一带一路’已日渐成为趋势。”
“出海”模式日益多样,“出海”范围不断拓展,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和国际化战略,正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浦东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也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