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院士,大多数人抱有崇高的敬意,毕竟他们都是为祖国科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士。大学教师想要晋升副教授都难如登天,因此成为院士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一张流传甚广的图片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清一色的高校校长竟然都是院士。图片显示,院士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导层,如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等,几乎不见青年教师的身影。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质疑,院士评选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成为院士是否必须拥有特定的科研成果?为何领导所占比例如此之高?难道领导比普通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学术研究吗?
网友评论指出,如今劳模、先进、高职称和院士头衔已成为各级官员的标配。当院长兼任院士时,科学进步就会受阻。中小学也存在类似问题,正高级教师集中在校领导和机关人员,普通教师几乎没有。
不管是在大学还是中小学,高一级职称都沦为了领导的专属福利,与一线教师无关。校长和领导往往是最忙碌、最缺乏学术研究时间的,但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却个个都是专家,并早早获得了高职称。
反观普通教师,几乎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却几乎毫无建树,甚至临近退休也难以晋升副教授。本质上,职称尤其是高一级职称已经被领导所垄断。
普通中小学教师能够获得县级或市级荣誉已堪称顶峰,而对于领导而言,省级荣誉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颁发荣誉证书的正是他们自己。
我们的高级职称何时沦为了领导的专属?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当前高校人才流失严重,与职称评审制度密切相关。
在论资排辈的大学环境下,即使年轻教师取得卓越成就,也难以得到重用。有网友戏谑道:工人发明创造申请职称,受理人员却以领导尚未评上为由拒绝。在许多单位,领导不允许下属的职称高于自己。
政府官员调任高校,往往能在次年便评上教授。院士和教授早已不再是学术头衔,更不能代表学术水平。
我国评选院士制度中存在问题,除了部分卓越人士当选,还出现大量学术官僚滥竽充数,导致院士含金量下降。若不改革职称评定机制,职称腐败问题无法根绝。
教育领域职称腐败时有发生,包括论文造假、学术剽窃等,严重干扰教学环境。解决办法是改革现行职称制度。
国家应明确规定:脱离教学一线人员不得评职称,选择行政管理岗位不再拥有评职称资格。各校领导不得参与职称评定,已评职称者担任领导后应取消职称待遇,仅享受领导待遇,将职称评定机会全部让给一线教师,促进一线教师安心教学。
职称本应专用于一线教师,如今却成为领导专利,职称评定制度本末倒置。我国不乏天才,但缺乏良好培养环境。
近年来,我国涌现大量院士,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寥寥无几;正高级特级教师层出不穷,但教育面貌并未改善。这反映出职称制度未能充分挖掘人才,甚至可能埋没人才。
欢迎大家对上述观点发表意见。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