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助力国家“双碳战略”?未来值得期待更多创新之举。
8 月 19 日,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厦门市“碳中和”银行网点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将建设“碳中和”银行网点。
据悉,这是业界首例明确提出建设“碳中和”银行网点的案例。一位匿名券商宏观分析师表示,绿色低碳发展事关重大国家战略,各行业积极响应理所应当。
金融业应大力提升绿色贷款比重,并发展绿色金融。从网点建设、员工管理等细节入手做好 ESG 工作,有助于积少成多,值得鼓励并深入探索。
“碳中和”银行网点如何建设?厦门明确三大指标
《指南》提出,建设“碳中和”银行网点,旨在提升银行经营管理的绿色化和低碳化水平。具体而言,包含绿色贷款规模占比、自身运营碳中和以及金融资产碳中和三个方面指标。
例如,五星级“碳中和”银行网点需满足绿色贷款规模占比 40% 以上等硬性指标。
监管部门要求,机构应统筹规划,以示范带动效应,新建网点力争达到“碳中和”银行网点标准。存量网点应逐步开展节能和绿色改造,将原有绿色业务基础较好的网点打造为“碳中和”银行网点,并提升其绿色发展水平。
建设指南对员工行为也有要求
《指南》不仅对银行网点提出具体规定,还对员工行为有所要求。包括建立管理激励机制,监测员工碳足迹,建立碳账户,完善激励措施,引导员工践行绿色生活。
《指南》要求银行机构落实绿色办公、运营、采购、出行、“光盘”行动等,节能减排,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标识产品。
机构还可通过购买绿色电力凭证、碳汇等碳信用实现碳中和。二十大三中全会公报也明确指出,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协同推进碳减排、污染治理、绿化扩展和经济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