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上半年我国营业性货运量达 269.9 亿吨,同比增长 4.1%;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85.6 亿吨,同比增长 4.6%;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 324.1 亿人次,同比增长 7.4%;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 1.7 万亿元,我国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成绩斐然,为促进国民经济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布局基本成形,连通了全国 80% 以上的县市区,服务范围覆盖 90% 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深中通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建成投运,交通服务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上半年,尽管航班量同比增长 13.4%,但航班正常率仍达到 86.37%;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 800 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 23%,"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政策扶持有力推动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国家于 2021 年 2 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优化交通布局、统筹交通融合发展、促进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交通运输部与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于 2022 年 10 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明确了"6 轴 7 廊 8 通道"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目标,提出提升智慧水平、推进绿色转型、提升安全水平等 10 项重点任务,并设定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宏伟目标。
尽管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仍存在关键技术匮乏、多式联运标准化和协调机制欠缺、区域发展不平衡、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着力提升交通网络效能,推动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完善顶层设计,确保交通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调整运输结构,实现多式联运;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充分发挥各运输方式比较优势。
科技创新在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中至关重要,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构建自主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发展智能客运和货运服务;提高交通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优化运输结构,推广低碳设施,促进可持续交通体系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创新,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效能和服务质量。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各个环节和阶段,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提升公众出行便利度和舒适度。
关注农村和城镇化地区交通网络建设。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路长制”、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等举措,改善交通条件。
积极推动“四网融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