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开市场业务”专题页面中上线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专栏。目前,该栏目尚未更新内容。市场普遍认为,此举表明央行已为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做好准备,再次释放了将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买卖操作的信号。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预示着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有望在短期内开展。未来将会有较高的市场透明度,有利于与市场沟通,及时传递政策信号,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今年以来,央行买卖国债的话题被反复提及。4月初,《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中提到“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4月末,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提出,“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买卖国债)。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今年7月,央行称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央行同时明确,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这也意味着,从理论上而言,央行借入国债后,可能随时在公开市场卖出。
央行近期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指出,下阶段要“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8月28日,央行官网“公开市场业务”专题页面中上线“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栏目,再度引发市场关注。在市场看来,央行此次在官网更新栏目,显示央行已为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做好准备,再次释放央行买卖国债操作将启的信号。
今年以来,国债波动幅度明显加剧,央行多次喊话加强对债市风险的提示。特别是近一个月来,市场情绪较为敏感,围绕国债市场多空博弈的讨论激烈。央行开设“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栏目或间接影响债市情绪。
8月29日,国债期货午后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02%,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4%,5年期主力合约跌0.05%,2年期主力合约跌0.02%;截至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跌0.04%,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4%,5年期主力合约跌0.05%,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涨跌不一。截至北京时间16:30,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上行0.35bp,报2.166%,30年期国债活跃券230023收益率上行1bp,报2.355%。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