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财政部公布了财政收支情况。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6912亿元,同比下降2.8%,扣除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2%左右。
税收收入方面,前5个月全国税收收入为80462亿元,同比下降5.1%,扣除特殊因素后可比增长0.5%左右。增速与前4个月基本持平。
导致前5个月税收收入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特殊因素的影响。2022年,国家出台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政策,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这部分缓税收入集中在2023年前几个月入库,拉高了基数,导致今年相关税种收入同比增速下滑。
2023年年中出台的4项减税政策对财政收入也产生了翘尾减收效应。例如,国内增值税(约3万亿元)同比下降6.1%,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和去年年中出台的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翘尾减收等因素影响。个人所得税(6072亿元)同比下降6%,主要受去年9月提高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政策翘尾减收等因素影响。
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后,前5个月税收收入增速仍低于经济增速,这主要是统计口径不同的原因。税收收入按现价计算,而经济增速按不变价计算。受价格因素影响,两者增速出现差异是正常的。
消费税收入也受到关注。前5个月,国内消费税收入7607亿元,同比增长7.2%,主要受烟酒成品油等消费品产销增长的影响。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也促进了增收。
为了弥补税收减收,非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5个月,非税收入16450亿元,同比增长10.3%。主要是各级盘活国有资产形成的收入增长带动,包括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处置收入以及市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公共支出方面,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359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基本与前4个月持平。完成年度支出预算的38%,高于近3年的平均水平。基建类支出保持较快增长,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在稳经济中的作用。
今年前5个月,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12%,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9.5%。这表明民生支出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例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5%,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3%。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