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姜萍爆红网络,可谓火得一塌糊涂。这位来自江苏涟水中专学校的学生,凭借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93分的出色表现,位列全球第12名,成功闯入决赛。这可是强手如云的顶级赛事,能进入决赛的选手都是世界名校的高材生。姜萍一夜爆红,被冠以“数学天才少女”等称号,她的经历也广为流传。
姜萍走红后,关于她的传闻和故事层出不穷,频频引发关注。有人扒出了她的中考成绩,621分为何不去读高中,成了不少人的疑问。还有人好奇姜萍的父母,想要了解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有网友在评论区随意猜测姜萍不读高中的原因,替她感到可惜,更有网友喊话高校,认为应该破格录取姜萍这样的天才。
对于网络上的各种声音,姜萍的老师、学校和父母都做出了回应,每一次回应都掀起一阵波澜,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不仅如此,姜萍就读的学校也成了热门打卡地,许多人前来拍照留念,当地还出现了姜萍的“喜报”,一个人的影响力竟然带动了一座城市。
人们关注姜萍,是因为她身份和成绩的巨大反差。一名来自中专、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却能在数学竞赛中杀入决赛,这令人震惊不已,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关注姜萍本无可厚非,她的故事传递了努力、天赋、兴趣和爱好,对大众来说是一种激励。过度关注或偏离事实的讨论,让人担忧。比如,对姜萍的种种猜测,是否是对她和她家人的过度解读和消耗,甚至是打扰?关注可以,但要避免过分解读,避免“捧杀”这位“天才少女”。
姜萍之所以成为姜萍,正是她现有选择的结果。与其叹息“屈才”,不如尊重她的兴趣和选择。舆论的聚光灯已经聚焦到姜萍身上,如果无端揣测、过度解读,甚至大肆炒作,那关注的就不再是姜萍的人生发展,而是热点的流量。
姜萍不是流量密码,也非蹭热度的工具。还给姜萍一片净土,让她享受数学的纯粹,这是应该做的事情。姜萍的数学老师王闰秋呼吁,在姜萍即将参加决赛之际,减少给她贴标签,给她一个安静备赛的环境。
姜萍的案例是特殊的,具有偶然性,她的成功之路不可复制,也不应成为大多数人的模板。从中汲取天赋、勤奋、兴趣和热爱的力量就足矣。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