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上覆盖着一层白霜,面包上顶着一团松软的奶油,煎蛋上撒着海苔碎……这可不是美食汇集,而是“捏捏”展示。捏捏,即硅胶慢回弹类玩具,十几年前就已出现的小玩意儿,如今却从杂货店的角落摇身一变,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
捏捏究竟如何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捏捏玩具种类繁多 走红秘诀大揭秘
据捏捏区博主介绍,捏捏玩具按手感和回弹速度可分为以下类型:
回弹快、轻柔、按压有弹性,咕叽作响的为水感捏捏;回弹慢、厚实的为泥感捏捏;介于水感和泥感之间的为水泥感捏捏,有一定阻力,但回弹较快;还有手感如奶油般蓬松柔软的奶油感捏捏。因手感不同,这些分类下又细分出更多类型,如易推开、手感厚实的厚奶油捏捏,手感细腻的稀奶油捏捏。此外还有烂水感、烂泥感、爆浆感、脆感……新手入坑,光是这些捏捏专有名词就让人眼花缭乱。
曾经喜爱捏捏但已退坑的玩家美美告诉记者,许多新创名称都只是噱头,“实际上没有那么细分,不同商家调配原料比例不同,成品也各不相同,简单来说就是水感和泥感两种,直白地说就是软的和硬的。有些人力量较小,捏软的更舒服,有些人则喜欢用力捏揉。”
慢回弹类玩具的诞生可追溯至千禧年初。2005年热播电视剧《野猪大改造》中,高中生主角提出制作慢回弹类玩具挂件的情节。那时,大型超市有售卖进口的慢回弹玩具,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家生产类似玩具。但款式并不多,面包、吐司最为常见,有些款式还散发着面包特有的香甜气息,主要材料为慢回弹海绵。从质量上看,制作并不逼真,略微黏手的海绵材质久置后会变灰。
大约从2022年前后,慢回弹玩具在国内才开始流行。其中,短视频平台功不可没。一方面,解压视频兴起,不少博主在录制声音类解压视频时会使用慢回弹道具,按压玩具时发出的细微“咕叽”声令不少人上瘾。
社交媒体助推不可小觑。包括“我不是胖虎”“小刘鸭”等知名漫画 IP 纷纷进入捏捏市场,开发自己的 IP 捏捏,吸引更多消费者了解捏捏。小红书等年轻人为主的社交平台上涌现大量捏捏体验视频,也吸引了许多人入坑。捏捏的外观也因此进化,从早期的图案印刷变得越来越精致逼真,材料也从慢回弹海绵转向了硅胶为主。捏捏玩具风格也朝着两个方向发展:萌态可掬的可爱风,以及追求以假乱真的逼真风,真假难辨越发吸引人。
花千元买“名家”捏捏? 捏捏消费见闻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