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将面向部分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以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定性。
此前,央行买卖国债的举措引发了广泛讨论。此次国债借入操作表明,央行干预国债市场的做法正在落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央行正在转向宽松货币政策,而是针对当前市场预期进行管理,防范风险。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操作。部分发达经济体在常规工具耗尽后,曾通过直接购买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有人认为,我国央行或将直接购买国债,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胀回升。
4月,央行有关负责人首次表态,称国债买卖可作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政策储备的手段。我国国债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三,流动性不断提升,为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提供了条件。
央行买卖国债并非为了宽松货币政策,而是为了完善制度建设,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国债操作将是双向的,既可买入,也可卖出。
受经济因素影响,今年融资需求不足,导致“资产荒”,部分金融机构面临信贷投放困难。而国债具有国家信用背书,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安全的资产配置选择。
大量持有国债可能会带来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近期,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低于合理区间。一些机构预期央行将购债注入流动性,推高国债价格。
央行决定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表明可能在二级市场卖出国债。这将影响债券供需关系和利率走势,避免中长期国债利率过度偏离合理水平。
该举告诫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警惕长期债券投资中的风险。央行的公告有助于抑制对中长期债券的过度投资,促使资金部分回流股市。
央行开展国债借款操作的消息引发市场强烈反应。7 月 1 日上午,国债期货普遍上涨,30 年期国债期货一度创下 109.84 的历史新高。然在下午公告发布后,国债期货大幅下跌,30 年期主力合约跌幅达 1.06%,10 年期主力合约跌幅为 0.37%。
7 月 2 日,国债期货逆势上涨,30 年期主力合约涨幅为 0.28%,10 年期主力合约涨幅为 0.25%。此现象可能归因于 7 月初宽松的资金面,以及市场对 7 月中旬重要会议出台强刺激政策的预期。
市场的逆势上涨反应或将加快央行下场开展借款操作。尽管借款操作的具体方式和规模还有待明确,债券市场短期内仍有波动。
从长期来看,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趋向于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符的合理区间。若我国宏观经济加速恢复,增速回升至合理水平,长期国债收益率或将回升。今年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偏缓,发行量较去年同期减少近 2400 亿元。债券供求关系失衡,导致机构投资者集中购买长久期资产。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加快发行,缓解“资产荒”现象,长期国债收益率或将回升。
综上,投资者应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合理预期,理性看待中长期国债投资和收益,避免单边押注和盲目拉长久期。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银行,应控制债券投资比例,合理把握久期,实现浮盈变现和后续资产配置衔接。个人投资者应充分了解中长期国债的特性,重视利率风险,结合自身资产负债和风险偏好等因素进行投资。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