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阳关,齐长城的三大要塞之一,见证了齐鲁大地的历史变迁。如今,这座古老的长城焕发了勃勃生机。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跨越济鲁大地,绵延千里。它西起济南长清,东至青岛黄岛,总长逾六十二万米。
锦阳关,位于莱芜和章丘交界处,因临近锦屏山得名。它是齐长城保存最完好的遗址之一。
沿着山势而建的城墙,自关楼向西延伸,宛如一条石龙。昔日,它是守卫齐鲁咽喉的军事要塞,见证了烽火狼烟。
遗址中的垛口是清咸丰年间抵御捻军时重修的遗迹,而关楼则是 2005 年复建的。
齐长城的修筑充分利用了自然屏障和材料,因地制宜。陡峭处以山代城,平坦处夯土而筑,甚至还在土中掺盐加固墙体。
齐长城最初的记载见于《管子·轻重篇》,管仲在公元前 685 年辅佐齐桓公时,提出“官山海”的主张,为修筑长城积累了资金。
齐长城的西段始建于公元前 557 年,中段建于公元前 356 年至 320 年,东段建于公元前 319 年至 301 年。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齐国为防御楚国,不断向东修筑长城。
从齐桓公到齐宣王,齐国历经19位君主,耗时300余年,筑起了一条绵延600多千米的齐长城,西起济南长清防门,东到青岛小珠山入海。
齐长城见证了诸侯争霸的烽烟四起,也记录了孔子的光辉时刻。
公元前484年,艾陵之战中,吴鲁联军大败齐国。吴军却止步于坚固的齐长城,学者推测,正是对齐长城防线的顾虑,才让吴王夫差没有继续北上。
《左传》、《清华简》、《骉羌编钟铭》、《史记·赵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等文献均记载了齐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中的重要作用。
齐鲁两国曾于齐长城一带举行“夹谷会盟”,公元前500年,齐国企图挟持鲁定公,但孔子巧用周礼,为鲁国赢得了尊严,挫败了齐国的阴谋。
如今,齐长城焕发新的生机。锦阳关迎来游人如织,气势恢宏的齐长城遗址博物馆已拔地而起,预计今年年底开放。依托齐长城锦阳关遗址,长城花海、历史文化广场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村民们期待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能带来发展机遇。石子口村则依托齐长城遗址,开辟了观光旅游产业,游客可乘坐“长城号”观光小火车直达齐长城脚下。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