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国债抛售渐进。
7月5日,第一财经从人民银行获悉,央行已与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已签订协议的金融机构可借出的中长期国债总额达数千亿元。央行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并视债券市场走势持续借入和抛售。
央行释放大规模借入国债的信号后,5日早盘,30年期、10年期、5年期国债期货小幅下跌。国债借入流程正在推进中,市场关注央行能从一级交易商借入多少国债,以及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央行能否打消市场看涨情绪?
可借国债存量几何?
国债借入操作即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主要是商业银行)借入国债,支付利息和费用,并在到期后归还。“这一过程中,央行可快速获得国债持仓,进而在二级市场出售,打压国债市场价格,推高相关国债收益率。简单来说,可类比于资本市场的融券交易。”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
业内机构测算央行可借国债规模。5月31日,央行根据一级交易商评估机制确定2024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51家,包括各大银行、券商等,其中上市银行29家。
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约20万亿元。华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继强粗略估计,剔除质押需求,一级交易商可借出的国债约8万亿元,但期限一般较短。
国盛证券以29家上市银行为样本测算,其中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占比达71%,因此具有代表性。测算显示,29家银行持有的剩余期限在10年以上的国债规模约2万亿元,已质押的10年以上国债规模约6700亿元,未质押的10年以上国债规模约1.3万亿元。
日交易量成关注焦点
日交易量也是市场重点关注的内容。张继强认为,目前国债二级市场日交易量在4000-5000亿元之间,因此若央行通过抛售影响利率,操作规模不可过小,即便达不到千亿,也应在数百度亿。若低于100亿元,则预期引导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万联证券研究所指出,央行将国债买卖纳入常规工具箱,首次交易规模预计有限。受活跃的10年期国债存量限制,预计日内交易成交量有限,或难突破1000亿元。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提示,央行并未明确只进行一次国债借入操作,也未明确不使用其他工具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如果后续债券收益率走势不及预期,二次借入并抛售国债或采取其他政策工具也是合理的。
影响几何?
随着央行实际行动,债券抛售即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国联证券认为,央行借券短期有利于资金面平稳,长期来看流动性将边际收紧,具体影响取决于借券总金额。
央行借券释流动性操作时限可能长达一年。国盛证券分析表明,从存量和增量角度看,影响有限。
存量角度上,若央行借券且一级交易商不购入新增债券,央行再于二级市场卖出国债,存量规模不变,对市场冲击小。
考虑到调控持续性,若1.3万亿规模中有三分之一借给央行,10年以上国债借券额度约为4200亿元,平摊至未来半年,月均影响规模仅700亿元左右,影响有限。
增量角度上,若考虑未来一年的长期国债增量,包括潜在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和3000余亿元一般长期国债供给,每月平摊规模也仅两三百亿元,影响程度有限。
利率底暂时明确,央行借券并可能卖出国债,避免长端利率过快下行,表明央行操作直接影响利率。
资产荒推动下,长端利率快速下行,超出央行预期,利率曲线走向平坦。4月起,央行屡次提及长端利率过低风险,释放纠偏信号。
市场对央行喊话反应迟钝,利率调整幅度不大。7月1日,央行发布公告,近期面向部分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当日,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升至2.25%和2.48%,上行4.28和5.00个基点。
次日,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稳定。央行预告并未劝退市场做多情绪,债市震荡。7月2日至3日,国债期货走高。
7月4日,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19%,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7%,5年期主力合约跌0.03%,2年期主力合约跌0.02%。7月5日,债市热度持续下降。
央行称已与主要金融机构签署借券协议后,国债期货开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3%,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5年期主力合约跌0.04%,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
市场分析认为,央行借券卖出国债,表明调控长端利率的决心,阶段性调整不可避免,利率底暂时明确。
由于国债抛售带来的短期抛压,市场短线调整难以避免。30 年国债 2.4% 已成为央行的“政策底”,突破难度陡增。
国联证券认为,在基本面弱复苏和宽松货币环境下,利率下行趋势并未根除。央行的此番举措旨在防范利率过快下行风险,同时兼顾汇率和净息差稳定,以争取时间和空间。
国盛证券指出,在整体利率下行和企业融资收缩导致资产荒的情况下,债券资产仍具备性价比。在资产荒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长端利率的显著回升可能性不大。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