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代声誉约束再升级
近日,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悉,为完善保荐代表人负面评价公示机制,中国证券业协会(中证协)向保荐机构征求意见。根据修订内容,中证协将在保荐代表人综合执业信息名单的基础上,增设撤否项目信息。
中证协新增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 D(暂停业务类)。此名单将公布最近三年内受证监会行政处罚、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或暂缓受理行政许可文件等行政监管措施,以及被行业自律组织处以认定不适合从事相关业务或暂不接受签字文件的纪律处分且仍在执行期的保荐代表人。
完善负面评价公示机制
中证协向保荐机构征求意见,要求在 7 月 29 日前反馈,旨在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机制”的要求,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声誉约束,落实“申报即担责”的要求,完善保荐代表人的负面评价公示机制。
修订后,中证协将调整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 A(综合执业信息),增加保荐代表人撤否项目信息。新增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 D(暂停业务类),公布符合上述情形的保荐代表人名单。
影响深远
上述修订若落地,将对从事 IPO 业务的保荐代表人产生震慑作用。保荐代表人的执业信息公示犹如一份简历,反映了其专业能力和项目经验,同行和客户都可以查询和查看。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 A (综合执业信息)》。中证协目前主要显示保代的执业变更记录、专业能力评价、已上市或挂牌项目信息(包括定增、可转债)、持续培训情况和执业声誉信息。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券商撤回材料的情况较常见,但如果增加撤否项目信息,执业次数较多的保代将会面临压力。”这位人士也指出,撤否项目较多的保代通常也是业务量较大的“佼佼者”,预计其成功案例数量也不少。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对 Wind 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撤否项目数量排名前列的保荐代表人中,中信证券有两名保代的撤否 IPO 项目数量均为 5 个或以上;长江证券有一名保代撤否 IPO 项目达到 6 个;海通证券和五矿证券各有一名保代的撤否 IPO 项目数量为 5 个。
近年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 IPO 项目“一查即撤”、“一督即撤”的情况,认为相关项目组存在“带病闯关”的心态、侥幸心理,急于“抢跑占位”,采取“拖延战术”,习惯于掩饰问题,直至在审核环节被发现后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为此,监管部门已对保荐机构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约谈、开展专项检查、将撤否率纳入执业质量评价等。
如今,监管部门将“申报即担责”的要求落实到个人,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强约束。中证协拟新增的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 D(暂停业务类)也具有重要影响。
今年以来,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快查快办,连续开出多份重大“罚单”,监管部门强力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资本市场“毒瘤”,市场震慑效果显著,让监管真正“长牙带刺”,净化市场生态,切实维护市场诚信基础,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以“金通灵造假案”为例,今年上半年深交所对金通灵 2020 年定增项目的两位签字保荐代表人处以 2 年暂不受理文件的“资格罚”。2022 年有多家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受到暂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 3 个月,或是不适当人选 6 个月等相关处罚。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