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今年以来,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从上半年数据来看,靠前发力效果显着,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中央转移支付进度加快下达。
截至5月末,中央已下达对地方转移支付8.84万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6.6%,比4月份提高了1.5个百分点。根据《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大类。
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支持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和均等化发展,而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实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近年来,中央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实际执行数达10.29万亿元,比预算高2320亿元,主要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防洪治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等领域。
相比2023年实际执行数,2024年转移支付预算规模为10.2万亿元,总预算金额有所下降。经剔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等一次性因素后,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同比增长4.1%。
一位财税人士解释说:“过去几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金额基本持续上升,2023年实际执行数超预期,主要是因为去年四季度临时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截至年底,中央共安排5000亿元国债,主要以转移支付方式给地方。”
去年,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加之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这对我國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10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其中5000亿元在2023年安排使用,剩余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
受此影响,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总额从100625亿元增加至105625亿元。根据2024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布的情况,2023年中央转移支付执行数为102945.19亿元。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1万亿元国债全部以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去年四季度5000亿元国债已先行安排。
今年1至2月,财政部又分三批向地方调度5000亿元库款,确保各地项目建设不受资金影响。为做好国债资金分配下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及时组织国债项目申报、审核工作。根据确定的项目清单,财政部在2月份提前下达了增发国债资金,并督促地方及时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指出,当前经济复苏仍面临挑战,企业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受限,收支矛盾凸显,完成预算需要持续努力。
根据财政部要求,本年度将重点保障基本民生,关注困难群体和急需事项,完善民生政策措施。督促地方加强民生资金管理,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财政部强调,2024年转移支付政策将向困难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提升其财政保障能力。通过优化税收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促进经济持续复苏。
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达25744亿元,同比增长8.8%;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为4462亿元,同比增长8.6%。
财税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民生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挑战,如教育外延大于内涵的问题尚未解决。建议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