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并购润阳 光伏洗牌大幕启


业外人士关注热闹,业内人士关注关键。在光伏全产业链萧条之际,通威股份斥资 50 亿元收购润阳股份,此举可谓石破天惊。

从行业外视角来看,投资者惊叹于二代掌门人刘舒琪继任后敢于大手笔投资;从行业内视角来看,硅料和电池片双龙头企业通威吞并陷入困境的电池片黑马润阳——“老大”吞下“老五”,究竟是打破还是重塑头部企业间的竞争格局?

8 月 14 日,通威股份宣布拟斥资 50 亿元收购润阳股份不少于 51% 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这将成为光伏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或预示着行业触底反弹,整合大幕开启。

润阳“打折”自救

从投资案例来看,这是一家明星独角兽企业低价“卖身”的故事。

作为被收购标的,润阳股份是名副其实的电池片龙头。2020 年至 2022 年,润阳股份连续三年电池出货排名全球前三,2023 年其电池出货位列全球前五,而通威股份电池出货位列全球第一。

尽管一直受到国资扶持,但润阳股份的上市之路却充满坎坷。2023 年 6 月 29 日,润阳股份获得 IPO 批文,但由于公司未能在一年有效期内发行,批文失效,IPO 之路戛然而止。

万创投行研究院院长段志强表示,从并购背景来看,此次收购发生在光伏行业的变革和调整阶段,从当前盈利能力看,景气度还处在一个波动区间,企业亏损越来越多,停产半停产状态明显,目前其实是行业发生整合的最佳时期。

尤其是对头部光伏企业而言,乘机收购一些有优质资产或优质业务的企业,是非常符合双方预期的。一方面,被并购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局面,偿债压力大,需要与并购方合作。并购方自身资金实力强大,且具备行业影响力,会协调各类社会资源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注入。

段志强认为,并购也需要契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值得被并购。部分企业虽然有优质资产,规模也有优势,然而并购能否成功,还要看被并购标的所处的阶段。有时候标的公司的发展状况可能根本撑不到底部,那么其也不存在被并购的价值。

在 IPO 撤单后,润阳股份“卖身”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在行业内卷之下,今年已有多家光伏企业先后申请撤回或中止 IPO 计划,比如中润光能、美晶新材等。润阳资金链并不乐观,上半年已经出现裁员和员工停薪的情况,且负债率近 80%。润阳股份冲击 IPO 失败的一个原因在于,虽然其出货量排名前五,但是可能面临电池技术落后的状态。对润阳而言,此次并购将有助于其在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让外界唏嘘的是,这场劣势下的并购很凶猛。此前,润阳股份的估值一度高达 400 亿元,如今不但被通威收购,且收购价格还被“打骨折”,侧面反映出光伏行业恶性竞争的现状。

通威谋求自保

那么,通威到底看上了润阳的什么价值?通威股份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润阳股份在美国、泰国、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场也建设了富有竞争力的产能布局,能够满足海外市场溯源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收购得到了国资全程保护。根据《增资意向协议》,由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悦达集团”)对润阳股份现金增资 10 亿元,以满足润阳股份的运营需要;在完成对润阳股份的尽职调查和审计评估后,通威股份将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同时现金收购悦达集团前述增资 10 亿元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

对于本次并购案,行业内看法不一。一些投资者认为,这是本轮周期内的首个并购案例,是行业触底反弹的信号。另有投资者认为,行业底部将持续一段时间,通威股份业绩下滑,选择收购债务缠身、问题不断的润阳股份,不利于后期发展,甚至可能被拖垮。

受下游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通威股份业绩持续下滑,上半年净亏损约 30 亿元至 33 亿元,这也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半年报亏损。2022 年,通威股份归母净利润为 257.3 亿元,登顶光伏行业“盈利之王”,但目前股价已跌至 18.87 元/股,较两年前高点 (62.65 元/股) 下跌了 70%,市值缩水至 850 亿元。

券商报告也发出风险提示,认为通威股份盈利能力将持续下降,扩产项目可能推进不及预期。行业人士认为,此次收购是通威股份为了自保。虽然其战略清晰,但行业竞争激烈。通威大手笔收购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融资渠道,而润阳股份得到国资支持,有助于通威股份获得更丰富的融资来源。还有观点认为,这是通威股份的一种“套现”手段。

表面上看,通威股份并购润阳股份将巩固其电池片龙头地位。但通威股份的目标不仅仅是电池片,还包括硅料市场份额。硅料被视为光伏行业的“牛鼻子”,行业洗牌的完成需要硅料洗牌先行。

在组件方面,通威股份缺乏低价抢单的能力。从今年部分中标结果来看,通威股份中标单价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价格战打意味着组件的利润空间较低。通威股份已拥有全球第一的电池片产能,并进军组件领域,对于上游硅片的控制权志在必得。目前硅片产能过剩,硅片企业状况不佳,通威股份还想增加硅片市场份额,势必会让头部企业紧张。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润阳股份目前的硅料年化产能为 3 万吨,月产 1600 吨。通威股份宣布,润阳股份已建成 13 万吨多晶硅产能。并购完成后,通威股份旗下的永祥和润阳的月产量将达到 2.48 万吨,占到全行业总产量的 41.5%。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其话语权地位不可小觑。

有投资者提出质疑,认为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硅料价格不断下降,此时扩大产能是否会导致更大亏损,通威明显是在以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数据显示,一季度通威亏损近7.87亿元,而协鑫科技同期仅以3300万元微薄盈利维持体面。

今年4月,以硅料起家的协鑫科技另辟蹊径,在市场主流硅料为棒状硅的情况下,协鑫选择成本更低的颗粒硅,这被业内视为应对产能过剩的有效办法。

业内人士分析称,协鑫选择了差异化竞争,而通威选择并购强强联合占据优势市场份额,这两家巨头凭借良好的现金储备,亏损抗衡两年大概率可以挺过去。但对行业其他参与者来说,就没那么幸运了,在大洗牌趋势下,大量产能可能被巨头吞并。

正如通威在公告中所言,此次交易如果成功落地,将促进光伏行业优质资源整合,减少产业低效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创二代”女掌门的布局

抛开行业内的热议,通威股份“创二代”女掌门刘舒琪操刀50亿元大并购,也是一段佳话。

2023年3月21日,刘舒琪正式从父辈手中接班,但接任后就面临挫折。其接任董事长一个月后便抛出一份160亿元的定增预案,但仅过了5个多月就宣告终止,第一把火就此熄灭。

第二把火是在同年8月下旬,通威股份又抛出两份投资计划。其一,计划在乐山市峨眉山市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和电池片项目;其二,计划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和电池片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如今,在业绩下滑、股价下跌等多重背景下,刘舒琪抛出了第三把火,即50亿元并购案。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通威股份总计斥资540亿扩建产能。刘舒琪是否在无序扩张,成了投资者心中的疑问。

为了巩固基础,刘舒琪上任后还推进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光伏产品出海等相关布局。今年5月,通威股份更是拿下了千亿光伏巨头隆基绿能391亿元的纯晶硅产品销售合同。

但这次50亿元的并购案让许多投资者联想到了曾经的合肥赛维。

2013年,通威股份通过218轮激烈竞拍,以8.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已停工停产的合肥赛维,这笔交易使通威太阳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商。

如今,情景相似,通威能否再次幸运登顶还存在变数,但对行业来说,这意味着并购重组已经拉开序幕,未来许多IPO失利者、跨界者可以选择类似的方式求生存。

段志强认为,目前来看,组件价格、硅料价格基本上都到了底部状态,目前主要是前期高库存以及盈利能力存在负面影响,使得行业还要维持一段时间的低迷。在“双碳”背景下,光伏产业仍然是一个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未来预期比较乐观,所以类似的整合兼并动作将会不断出现。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加拿大钾盐项目十余年未开发,又要并购澳洲钾矿,千亿市值...
  • 证监会: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实施绿色通道
  • 证监会- 中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迎活跃期
  • 国联证券并购民生证券获股东会通过 等待监管批准
  • 并购重组寄厚望,科创板活力释放与制约
  • 吉比特慷慨分红难掩业绩颓势:营收净利双降
    上一篇 2024年08月25日
    息差压顶,四行裁员超4000,仅一小城商逆势增员
    下一篇 2024年08月25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09447454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