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革命老区清流县近300名学生每周往返乡镇和学校——
“复兴号成了我们的‘校车
’”
《人民日报》记者李心萍报道
在福建三明,近300名学生乘坐火车往返乡镇和学校。这其中,回家的列车是时速高达160公里的复兴号。
学校、车站和铁路部门通力合作:提前统计每周搭乘火车的学生名单、调研分析沿线乡镇学生出行需求、定制公交线路确保学生顺利换乘……多方协作,让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更加便捷畅通。
福建三明清流县,一座被森林环绕的县城,山道蜿蜒,林木葱郁。
9月初,清流火车站热闹非凡。周五下午5点30分,车站的学生候车区已座无虚席。
人群中,背着书包的黄华盛难掩兴奋:“复兴号成了我们的‘校车’!”
黄华盛口中的“校车”,是指行驶在福建福州和厦门之间的C875次列车,由崭新的复兴号“绿巨人”担当值乘任务,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清流县是革命老区,这趟列车在此站停靠,搭载了近300名学生。
火车取代中巴车,省钱又省时
为什么上学要坐火车?
原来,清流县总面积达18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1.3万人。由于山多人口少,一些乡镇没有初高中,学生们需要到县城求学。
黄华盛是清流县灵地镇杨源村人,今年刚上初一,开始了寄宿生活。他每周日返校,周五回家。
根据地图显示,杨源村距离县城约60公里,由于只有一条盘山公路通往学校,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
黄华盛说,村里的哥哥姐姐们以前都是坐中巴车上学,要在路边等车。由于班车时间不固定,有时一等就是半小时。
何雨对此深有体会。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她已经在外求学5年了,“现在,村口就有火车站了,从坐中巴车到坐火车,我们升级了!”
2021年9月30日,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正式开通,结束了福建清流等原中央苏区县不通铁路的历史。
依托浦梅铁路,杨源村实现了直达县城的火车通行,山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多了新选择。
何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较了时间和金钱成本。过去:步行5分钟+乘坐中巴车1个半小时+乘坐公交车30分钟,总共需要2个多小时。现在:步行时间不变+乘坐火车平均27分钟+乘坐公交车25分钟,总用时缩短至约1小时。中巴车票价17元,火车票价仅11元,不仅节省了时间,票价也更便宜了。
如今,不仅是杨源村,附近3个镇、1个乡的学生都选择乘坐火车上下学。每周日,300多名学生乘坐K8752次列车上学,每周五,他们又会乘坐C875次列车回家。
学校、车站和铁路携手,畅通求学路
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坐火车上下学,但他们不知道,这背后克服了不少制度上的难关。
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购票。根据铁路规定,14岁以下儿童不能独自乘车,儿童票也不能单独在网上购买。但许多独自上学的孩子,父母外出务工,他们只能独自上下学。
杨源站站长杨云涛说:“如果孩子们不能单独乘车,很多人只能继续乘坐中巴车。”
杨云涛向相关部门反映了情况,很快得到了回应:对于乘火车通学的学生,由承运人承担一定监护责任,不满14岁的学生可以单独购票。
于是,一场学校、车站和列车的协作就此展开。学校每周提前统计需要乘车的学生名单,及时交车站。车站为通学学生开辟绿色通道,方便购票,并做好上下车安排。列车开设阅读角等,由列车员提供照看服务。
第二个难题是列车时刻表。为了让火车成为便利的上学交通工具,时间点必须合适。
杨云涛回忆,一开始,C875次列车下午4点到达清流站,那时候孩子们还没下课。学生们只能乘火车上学,乘中巴车回家。
福州客运段值班员蒋文雄介绍说:“C875次列车开行以来,我们持续开展客流调研,也到沿线乡镇摸查需求。”这趟列车每天早晨从厦门开往福州,然后立刻折返回厦门。列车前后调整了3次发车时间,最终确定下午6点56分到达清流站,正好接上放学的学生。
第三个难题是接驳。因为清流站距离清流县城关中学、实验中学等学生就读的学校还有一段距离。
对此,清流站主动联系了清流县运输发展中心。清流站站长杜刚说,经过多次协商,多条定制公交线路就此诞生。
清流县闽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公交科科长李顺生说:“我们根据学校错峰放学时间以及火车站列车开行时间,动态加开6趟从各校直达火车站的公交车,进一步加密学生客流高峰时段的公交车运行频次、延长运行时间。”现在,火车到站时,公交车已经在门口等候。孩子们下火车就能上公交。
清流县城关中学副校长王荣生每到周五、周日都会在“铁路帮帮群”和“车站对接群”关注学生们返家返校的情况。
服务更贴心,旅途更暖心
杨源站,列车刚停稳开门,14岁的杨少深就急忙下车,从人群中挤出来,扑向杨云涛。“你爸爸还得几分钟才能到,去书架找本书看。”杨云涛说。
开学后,每个周五,杨云涛都成了孩子们的“大家长”。
“杨站长,女儿的外套还在候车室,就在靠墙的那一排,麻烦帮忙收起来,周日再取。”
“杨站长,摩托车坏了,晚半小时到,先让娃娃在车站做作业。”
杨云涛认真整理微信群里的信息,需要收起来的东西收起来,需要照看的孩子统一带到阅读角。阅读角就在车站值班室门口,整齐地摆放着《昆虫记》、《木偶奇遇记》等书籍,还提供铅笔、橡皮和尺子等文具。
对杨少深来说,杨源站和清流站就像他的第二个家。杨源站有尽职尽责的站长,清流站则有一位和蔼可亲的“小慧老师”——工作人员黄聪慧。每次上下车,小慧老师都会吹响哨子,高举红色的引导旗,带领大家排队上下,秩序井然。
令杨少深难忘的还有一次在C875次列车上举办的“学长学姐大家谈”活动。升入初中后,学业压力更大了,杨少深也开始了住校生活。“车厢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学长学姐们分享了许多食堂打饭和洗衣服的小妙招,都非常实用。”杨少深开心地说。
杨雨林则喜欢找列车长姜红梅倾诉心事。“刚开学爸妈就一直叮嘱我要努力学习,不要偷懒,让我压力山大。”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只要能按时完成计划,不断挑战自我,就是最棒的!”姜红梅鼓励他说。
“先坐公交车,再坐火车,下车就能见到妈妈了!”和家人分开一周后,黄华盛开始想家了。
“今年的感觉有点不一样。”何雨的求学路上不再孤单,因为弟弟何捷也升入了初中,今后每周,姐弟俩都会结伴上下学。
一趟列车,一段旅程,串联起车站、学校、学生和列车工作人员,大家因为求学而相识,因为友爱而感到温暖。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