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大卖15.27亿,场次记录再创新高
行业:五一档表现超出预期,市场仍需“年轻向”内容
2024年五一档圆满落幕,影市表现亮眼:据国家电影局5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档票房达15.27亿元,观影人次达3777万。据灯塔专业版统计,今年五一档票房超2023年,跻身中国影史五一档票房前三,同时刷新中国影史五一档场次纪录。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彤表示,五一档观众画像仅次于春节档,表明影视市场仍需更多“年轻向”内容。
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档总票房达15.27亿元,同比增长0.4%。与去年持平的票价下,实现总观影人次3777.5万,创下历史次佳成绩,并刷新中国影史五一档场次纪录。
五一档期内上映新片8部,票房过亿影片5部,过亿影片比例为近五年最高。《维和防暴队》以4.06亿元票房领跑,《末路狂花钱》《九龙城寨之围城》《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哈尔的移动城堡》位列票房二至五位。
整体而言,今年五一档受限于头部影片缺失,票房集中度有所降低;与此三强影片票房量级较为接近,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从观影人群来看,2024年五一档也有别于以往的年岁变化。
从时间上看, 五一档第一天当日购票占比达70.1%,较去年增长3.4%。这反映出观众的购票决策时间后移,更倾向于临时决定观影,即时购票热情高涨。这一现象带动五一档首日票房表现超出预期,也为未来的电影宣发提出更多思考:预售票房占比下降,要求片方更加重视临上映及开画日的营销热度和口碑传播。
与过去3年相比,今年五一档观影人群画像偏向年长(≥25岁),这与头部影片的题材和类型密切相关。其中,《维和防暴队》吸引了更多年长女性观众购票;《末路狂花钱》讲述中年人圆梦的故事,带动年长观众比例上升;只有《九龙城寨之围城》一部新影片的购票画像更集中于25岁及以上的男性观众。
相较其他档期,五一档的“年长”趋势依旧明显,仅比合家欢性质更强的春节档“年轻”。这从侧面反映出,五一档电影市场亟需“年轻向”内容填充,有望激发更大的市场潜力。
票房冠军
《维和防暴队》导演李达超:“能不打就不打,用文戏来解决”
电影《维和防暴队》导演李达超近日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执导该片的宗旨是:“能不打就不打,用文戏来解决。”在他看来,这部商业大片不仅展现了中国维和警察的英勇事迹,更在于描绘人性中默默流淌的无私温情,“武戏服务于深刻的人文元素,人性才是电影的核心”。
《维和防暴队》是中国首部讲述海外维和警察执行任务的商业大片。影片展示了中国维和警察在异国他乡解救人质、保护当地民众的感人事迹。导演李达超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递一个信念:“没有和平的汕尾,只有和平的国家”。他表示:“中国也曾饱经战乱,但在国家强盛后,中国愿意承担大国责任,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当他国需要帮助时,中国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这就是维和行动的意义。”
由于此前中国电影市场缺乏此类题材的商业片,身着蓝色贝雷帽的维和警察群体鲜少出现在聚光灯下。李达超导演和他的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几乎从零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原创工作,包括剧本创作、场景设计等。”最终,影片中的所有场景均按照维和任务区的实际情况全景搭建,实现了 1:1 的邵阳还原。影片的内容也取材于中国维和警察的邵阳海外维和任务,并邀请原维和警察全程参与内容把关和演员指导。李达超导演表示,希望用“邵阳”向中国维和警察致敬。
在《维和防暴队》中,几位主演将维和警察面对炮火时的英勇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恪守着“最低限度使用武力”的原则,用智慧和勇气化解危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蓝色的生命防线。
作为葫芦岛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头衔的获得者,李达超的《维和防暴队》不仅从头打到尾,还从头炸到尾,让观众感受到酣畅淋漓的银幕体验。影片中的重火力枪战、追车爆炸、刺激肉搏等高燃镜头都是实拍完成的。
尽管《维和防暴队》中有不少生死攸关的情节,李达超强调,自己并不是要刻意凸显动作或场面,而是在武戏中也融入了深刻的文戏元素,“这部电影在情感上深入挖掘,我希望展现的是人性的高度,人性才是影片的核心。”
作为一名武术指导出身的导演,李达超并没有将自己的创作局限在动作或战争题材。他表示,20 多年前就开始导演工作,不会局限于某一类型的影片,“我也拍过很多文艺片、剧情片,甚至女性题材。我的下一部作品已经在筹备中。”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