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讨价值不足百元的 12 双袜子,一位网店老板娘从上海驱车千里奔赴河南,此事看似得不偿失,却赢得网友一片赞誉。
根据媒体调查,一位网购用户在两个地址购买了两盒袜子后选择退货,店家收到的快递显示,每盒原本装有 7 双的袜子都只剩下 1 双。老板娘在网上询问无果后,判断这是用户利用平台漏洞故意为之,遂不惜花费 3500 元远赴河南开封通许县维权。在当地民警的介入下,买家苏某承认了自己的不当行为。
为了一件价值不足百元的商品,甘愿花费数十倍代价讨回公道,老板娘的维权之路再次引发公众对网购“白嫖党”的关注和讨论。在电商行业,不少卖家都遭遇过类似困扰——买家购买商品后以各种理由要求退款,却不退货,或“买多退少”,从卖家身上“薅羊毛”。
值得注意的是,网购“薅羊毛”行为的出现,一方面源于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与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条款密切相关。早在 2021 年初,拼多多就推出了“不退货仅退款”的售后服务,尽管这种“无脑站用户”的立场当时备受争议,但由于该项服务为拼多多吸引并锁定了大量消费者,各大电商平台为提升竞争力,在 2023 年底纷纷推出“仅退款”、“极速退款”等功能。当“仅退款”成为头部电商平台的共同选择,消费者权益得到了保障,但也加剧了恶意破坏网购秩序的“薅羊毛”行为。
据报道,一些尝到甜头的买家不仅鼓励身边亲友加入,甚至还在市场上发展出了“代办”业务,帮助其他人恶意退款并收取“手续费”。为了对抗这种行为,不乏较真的商户做出各种反击。在老板娘千里追踪之前,江苏一位商家因一盏 30 多元的吸顶灯被恶意“仅退款”而将买家告上法庭,通过诉讼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但无论是千里追踪还是诉诸法律,商家往往都要付出数十倍于物品自身价格的代价才能实现追责,以警示消费者不要随意“薅羊毛”。繁琐的维权行为和过高的维权成本让大部分吃过亏的商家选择放弃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薅羊毛”行为,破坏了正常的网络交易秩序。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 15.4 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27.7%。鉴于电商的发展将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带动实体经济的创新繁荣,各大电商平台通过“仅退货”政策提升用户满意度、争夺消费者时,也有必要考虑商家的合理诉求,进一步优化电商营商环境。
老板娘的“千里追踪”之所以被叫好,体现了公众对于重建公平合理的互联网游戏规则的期待。在实际操作层面,各大电商平台应当依托技术优势,基于“大数据”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判断系统,通过客观理性的甄别,再对相关商品做出是否“退货退款”或“仅退款”的决定。只有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商家合法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电商行业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