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在湖北郧西县坎子山有了新的发现。除了之前已知的、数量众多、高达5米的丘状喀斯特象形石景观,专家们还发现了一种更为高大挺拔的柱状喀斯特景观。这一发现为研究秦岭地区的地质演变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
坎子山位于湖北和陕西交界处,海拔超过1500米,主要由距今3.59亿—2.99亿年前形成的石灰岩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是秦岭腹地重要的喀斯特景观区。
专家指出,新发现的柱状喀斯特景观与坎子山上已知的“万亩石林”景观形态差异很大。以“鹰咀石”景观为例,其顶部形似鹰嘴,明显受到过喀斯特作用的影响。但其柱体表面却很少有溶沟、溶痕,更多的是平直、整齐的断裂面,周围也散落着大量崩塌的岩石,这表明该柱状景观主要是由岩石崩塌形成的。这类受重力垮塌作用控制的柱状喀斯特景观,被称为“柴埠溪式石柱”。
此前,在鄂西北的秦岭腹地,从未发现过柴埠溪式石柱景观。此次发现的柴埠溪式石柱景观与“万亩石林”景观共存于坎子山,表明在秦岭造山带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下,山体不同部位会发生不同的升降变化和喀斯特地貌演化过程。专家表示,这也说明秦岭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喀斯特地貌演化非常复杂,其成因类型可能比过去认为的更加丰富。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