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之火,危及生命,刻不容缓,全员防范


韩国京畿道一家锂电池厂发生火灾,持续燃烧四小时才被控制。

消防专家指出,近年来,美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发生过涉及锂电池的火灾,凸显了锂电池的潜在危险性。

据韩联社报道,6月24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锂电池制造商 Aricell 位于华城市(京畿道下辖市)的工厂(距离首尔约45公里)发生火灾。消防部门接警后,因“锂”是一种有害化学物质,立即发布二级响应,出动 159 名消防员和 63 台设备灭火。

该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三层,共有11栋楼。火灾发生时,厂内共有 102 名工作人员,其中 67 人在第 3 栋楼上班。

目前已确认的 23 名遇难者均在第 3 栋楼的二楼被发现。火灾起因于此,当时工人正在检查和包装成品电池。消防员表示,这可能是韩国化工厂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据央视新闻报道,韩国国立科学调查研究院在 26 日表示,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火灾遇难者全部死于窒息。

火灾经过

第一次爆炸发生后,浓烟用 42 秒时间吞噬了整个工作间。

据韩联社报道,遇难的 23 人中包括 17 名中国人、5 名韩国人和 1 名老挝人。另外还有 8 人受伤,其中 2 人伤势严重。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发生火灾的 Aricell 公司成立于 2020 年,是韩国 SK 集团旗下的锂电池制造商,主要生产用于传感器和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锂电池。它是创业板上市公司 S-Connect 的子公司,常驻员工 50 余人。发生火灾的第 3 栋楼储存有 3.5 万多个锂电池成品。

现场视频显示,火灾发生时,锂电池冒出浓烟并燃烧,工人试图用灭火器扑灭,但未能成功。白色浓烟迅速蔓延至整个工作间。第一次爆炸发生在 10 时 30 分 3 秒,第二次发生在 10 时 30 分 28 秒,仅 3 秒后又发生了第三次爆炸。

在第一次爆炸后,浓烟仅用了 42 秒便吞没了整个工作间。

根据韩国消防部门的初步调查,火灾始于用于军方对讲机的“一次性锂电池”储存和包装区域。具体起火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S-Connect 官方网站显示,Aricell 生产的锂亚硫酰氯电池广泛应用于智能仪表、烟雾探测器、温湿度检测器等设备,属于一次性电池,不可充电。

作为锂电池生产大国,韩国近年来频频发生电池厂火灾。据路透社报道,此次事故发生后,地方当局向当地居民发送短信,提醒注意烟雾,建议不要外出。

这起事故发生后,韩国总统尹锡悦立即下达指示,要求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员和资源,全力以赴开展救援工作。与此韩国政府也迅速成立了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专门研讨应对事故的方案。

目前,韩国警方已经对涉事电池公司的负责人和其他四名相关人员展开调查,并对他们采取了限制出境措施。

事故原因分析

锂电池燃烧时会释放出剧毒气体。6月26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防专家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这位专家介绍说,锂离子电池厂房是一种封闭式的工业综合体,涵盖了从电池电芯生产、电池封装到电池仓储等多个环节,其火灾风险兼具洁净厂房、锂离子电池和大跨度空间等特点。“此次韩国京畿道事故中涉及的锂亚硫酰氯电池,相比于常用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储电密度,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毒性也更强。”

他提到,从韩国当地消防部门公布的现场视频来看,一块锂电池在冒出少量烟雾后,仅仅过了15秒,火势就迅速蔓延至整个工作间,留给工厂工人的逃生时间非常短。“火灾发生后,公司应该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切断电源,并启动事故区域的喷淋、灭火、排烟等设施。”

这位专家总结认为,锂离子电池生产主要存在三种风险:物料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多。原料仓库、注液车间、电解液储备间和废料库等场所存放着大量的电解液、醇酮类溶剂等原料和废料,其中很多都属于甲、乙类物质,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电池热失控释放出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与原料、废料、废气和产品混合在一起,会进一步加剧风险。”

建筑布局复杂,处置难度大。这类厂房的整体结构大多采用钢结构,建筑布局复杂,通风管道和电气线路密集,内部隔断较多,空间封闭,通道错综复杂,容易造成高温烟气聚集,燃烧爆炸后容易发生坍塌,给救援人员带来很大困难。“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通常有多栋厂房通过通道连接,单栋厂房又是多层高度集成,还存在‘厂中厂’等特殊建筑特征,这些都导致风险隐患成倍增加。”

第三,多重灾害叠加,事故风险高。这类厂房的特点是电池数量多、能量密度高,“一旦发生电池热失控,内部热量会持续累积,并释放出有毒易爆气体,容易引发燃烧、爆炸等连锁反应。特别是在化成、分容、储能等环节,由于兼具高架仓库火灾的特点,火势蔓延速度快,容易发生货架倒塌、高压触电、爆炸冲击等危险,风险进一步加大。”

专家还特别指出,锂电池具有特殊的危险性,普通的干粉灭火器无法彻底扑灭燃烧的锂电池,只能扑灭外部火焰。大量冷水可以扑灭明火,并使锂电池冷却。消防部门在处置过程中,除了积极抢救人员外,还应该坚持“安全防御、控制燃烧”的原则,充分利用厂区消防设施,加强内部喷淋冷却力度,控制火势蔓延,同时还要注意防爆炸、防中毒、防触电、防倒塌。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收盘:锂电产业链爆发 带动沪深股指小幅收涨
  • 中信证券:固态电池时代开启,中国锂电领跑全球
  • 日媒:台湾五缺”问题危及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
  • 聚焦肥城 2024中国锂电新能源发展大会启幕
  • DIY修复电动工具锂电池电芯更换与电压均衡全攻略
  • 高瓴IDG力挺,嘀嗒出行五战终上市!
    上一篇 2024年07月10日
    惊天逆转!特朗普第二季度竞选筹款超拜登,胜算进一步扩大
    下一篇 2024年07月10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09447454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