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已经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实施了关税。这关税是一项反补贴调查的一部分,目的是保护欧盟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免受中国政府补贴的中国汽车的竞争。
该关税将从 7 月 4 日起生效,如果欧盟与中国政府无法达成解决方案。三家被抽查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被征收 17.4%、20% 和 38.1% 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查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被征收 21% 的加权平均关税,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被征收 38.1% 的关税。这些关税将叠加在现有的 10% 关税基础上。
睿咨得能源副总裁付多表示,关税将导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价格上涨,从而可能影响销量。如果汽车制造商选择降价来获得市场竞争力,可能会压缩动力电池的采购价格,导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短期内面临盈利压力。
欧盟中国商会表示,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欧盟加征 10% 以上的关税将对他们的欧洲出口造成直接负面影响。目前的 17.4%-38.1% 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
分析人士认为,在征收关税后,中国电动汽车是否能继续保持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决定对动力电池的影响。欧盟委员会去年表示,中国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已上升至 8%,并有可能在 2025 年达到 15%。
为了规避关税,用于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可能会更多地在欧洲以外的地区生产,这将带动中国动力电池的出口增加。但它也会促使中国电池企业加快在欧洲的建设和生产,以实现与汽车制造商的本土配套。
受欧美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影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调整其海外产能规划,重点关注东南亚市场。
例如,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中国车企已在东南亚投资建厂,这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当地布局提供了机会。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面对欧美市场的高关税壁垒,中国车企可能考虑在东南亚等地设厂,并将产品出口至欧美。这种趋势也将带动动力电池等上游供应链在东南亚的本土化发展。
此前,美国白宫宣布将从8月1日起,把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从25%提升至100%。对于欧盟采取的类似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指出,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行为,违反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不仅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业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林剑强调,中方敦促欧方信守承诺,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与中方共同维护中欧经贸合作大局。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