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两者结合的生动实践,肩负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时代重任,同时承载着“一点两地”的历史使命。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大湾区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协同融合纵深发展中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但缺乏清晰的路线图。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开放已不再是单项或单线推动,必须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形成合力。
位于珠江出海口的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咸淡水交界处”,也是发展意义上的“双循环交汇点”。在全球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独特,拥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开创了全球先例。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拥有高端制造业、发达商业和多元文化,而且汇聚了各类人才和专业服务资源,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速流动。这是一种协同共生的全新生态,有别于以往的传统模式,对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具有特别意义,使大湾区有条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软硬联通不断拓展中的改革开放
与过去相比,新时代改革开放内涵和特点更加丰富,其中制度建设尤为重要。改革更多直面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对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更高,相应地,建章立制和体系构建的任务更为艰巨。
在改革开放迈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如果需要进行局部探索和重点突破,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首选地之一。一方面,要着力推进规则机制联通工程,在民生、跨境金融等领域率先探索改革开放体制机制的新突破。粤港澳三地持续扩大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覆盖面,逐步打通大湾区居民关切的难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软联通”,打造多样化的“接口”模式,将“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要持续提升“硬联通”与“软联通”的互联互通。以规则机制联通为主的“软联通”,往往需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因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支撑,对于促进人员便捷往来、物流降本增效、产业优化布局等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硬联通”的加速推进,“软联通”有了物质保障,而“软联通”的进一步提升,又使“硬联通”有了可靠的运行机制,从而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双向奔赴的新景象。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