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目盏:前世今生与当代传承
在杭州天目艺谷陶艺体验馆,电窑、汽窑和柴窑正热气腾腾,工作人员在以高温烧制天目盏。陈振华和他的团队自 2004 年起致力于复兴天目窑的传统烧制工艺,将其应用于现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目盏源自唐宋时期流行的“斗茶”。当时,人们将半发酵的白茶饼碾碎,冲入茶盏中,快速击拂产生泡沫。天目盏作为一种黑釉瓷,保温性能好,能形成与泡沫鲜明的对比,故深受斗茶者喜爱。
天目盏源于杭州附近的天目山,南宋时因其地理优势和原料丰富,陶瓷业兴起。至今当地仍保留着 27 座古窑遗址。天目山还因佛教盛行而倡导茶禅一味,斗茶之风盛行,茶与茶器成为佛教修行的载体。天目盏通过僧人传至日本,备受推崇,享有“国宝级”待遇。
南宋后,天目山窑口陆续停烧,黑釉天目盏的烧制中断。由于烧制复杂,天目盏逐渐消失在历史中。
2004 年,陈振华调查天目山周边资源,发现天目古窑的历史价值后,决定复兴其技艺。经过多年努力,陈振华团队采集矿石样本,烧制试片,终于在 2015 年重新开火烧制天目盏。
陈振华及其团队打造的“油滴天目”(左)和“兔毫天目”(右)。(张斌 摄)
近年来,“油滴天目”、“兔毫天目”、“玳瑁天目”、“鹧鸪天目”、“木叶天目”等新一代天目盏精品获得多项专利,并屡次在深圳文博会、进博会上斩获殊荣,成为杭州亚运会、G20峰会、茶文化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瓷器礼品。
陈振华表示,天目盏不仅是浙江的文化名片,也是宋韵文化的典型代表。研究天目窑技术的目的不在于商业化,而是为了文化复兴、技艺传承和文化标志的树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贵在坚持。”他说。(完)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