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产业共荣


区域协调发展并非意味着各地区必须同步发展,而是应充分利用平衡与不平衡的相对原理,发挥各自优势,顺应客观规律,在发展中逐步实现相对平衡。

2023年5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京津冀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众多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京津冀应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正是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关键举措。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他还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天津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河北成本优势突出,三地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独特优势,京津冀在这一领域完全可以勇争先、善作为。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是构筑引领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的迫切需要。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势头迅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逐渐显现。京津冀只有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准确把握科技前沿动向和未来产业发展态势,加快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才能抢占先机、掌握更多发展主动权。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要靠创新驱动。无论是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还是推进“两翼”齐飞、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都发挥着关键引领和支撑作用。要充分发挥首都优势,从三地协同最薄弱的环节发力,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差距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

今年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十周年,京津冀迎来了一轮新的高质量发展黄金期、机遇期。协同创新不断发力。京津冀三地分别发布了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共同建立了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技术交易数据信息共享、科技成果联合发布等一系列新机制。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中心已升格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河北中心逐步成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步伐加快。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了1.1倍。

产业协同显著加强。

前瞻布局新兴领域和行业赛道,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了氢能、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与工业母机、机器人等六大产业链图谱,主攻打造集成电路、网络通信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和应急安全装备等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六链五群”产业架构。

协同创新产业共荣

制定实施《京津冀营商环境“1+5”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京津冀企业家联盟,将产业协同从“转移承接”转变为“产业链合作”,加快形成“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

面向新征程,对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目标要求,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仍有提升空间,需坚定信心和决心,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蓝图落地,全力实现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

着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紧紧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注重将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与天津的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河北的环京津地缘优势相结合,围绕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园区合作、港产联动等方面加强协同,在疏解转型中实现向新质生产力的跨越。

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促进空港、陆港、海港联动发展。依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雄、津雄、京张、京承等交通廊道,沿线构筑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产业廊道,加快构建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把握科研范式和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机遇,围绕“六链五群”发展方向,集聚科技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推动三地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联合攻关共性关键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共同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熟化平台,培育跨区域技术转移机构和专业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共同建好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筛选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在津冀转化落地,提升科技成果的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能力,深入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重点解决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缺环问题,加快补链延链强链,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重点落地六大重点产业链图谱,统筹建立链长制,在解决难点问题、招商引资和推动产业配套方面下功夫,“一链一策”深入推进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北京龙头企业在津冀延伸产业链、布局供应链,提升在津冀的配套率。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加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者系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韩国今年前三季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创新高 来自中国的投资同比增3
  •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洛南县开展“乡音传党音·
  • 上海首批“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布,4个涉及浦东
  • 发布产业合作机会清单,成都数字贸易产业推介会在杭州举行
  • 强冷空气即将启程!我国多地气温将创新低,国庆假期前期出行需添
  • 皖能电力暴跌撼动市场 7 月 17 日盘中跌幅高达 5%
    上一篇 2024年07月24日
    腰斩股价登云梦碎 二次转型夭折
    下一篇 2024年07月24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09447454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